“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6-19 04:48:06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为例,探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应用与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控编程与操作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数控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职业职业院校列入教学计划。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只注重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达到相关企业需求,难以在社会立足。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职业院校《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亟需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通过对该课程长时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总结出来,以期共勉。

1 选用教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吕宜忠主编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该教材分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两条主线,理论知识部分深浅适度,操作技能部分特色鲜明。具体分析,该教材包括数控编程与操作基础、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编程与操等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为若干课题,每一个课题包括学习目标、任务展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思考与练习五个环节,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该教材以课题为教学单元,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各个课题中,增强了目的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在“轴类零件编程与加工”这一课题中,首先列举了五条学习目标;然后列举了本课题的任务展示,是对一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在知识学习这一环节,介绍了进行轴类零件编程与加工中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在技能训练这一环节,介绍了程序编写和机床操作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在思考与练习这一环节,列举了对于这一课题的主要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方法的知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轴类零件的编程工艺、编程方法、操作技能,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过程

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严格执行理论浅化、技能实用化,以能力为本位,在方法上、过程上严格按照企业需求,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首先,多渠道强化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培养,适当加大实训教学时间比例。结合《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其次,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模式,特别是“情景型”模式,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螺纹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这一课题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①在一体化教室里,通过播放一个学生实训和企业生产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课题所要学习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熟悉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操作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本课题有一清晰认识。②讲授螺纹类零件编程过程所应用的各项指令,首先利用动画演示该指令的动作过程、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这些指令进行编程训练,并将这些所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检查,以检验是否准确。③将检验合格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加工出符合课程要求的工件,真正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 在实践中完成作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做”是核心,教师在做中教、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教师角度来说,教与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学生角度来说,学与做紧密结合,相互影响。《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以教师、学生的“做”为平台。例如在“成形面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们通过工艺分析、编程指令学习、程序编写、计算机仿真检验、数控机床加工后,老师再将关于成形面类零件的专项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专项任务的实施,使学生更熟悉相关企业对于成形面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工艺分析、工艺处理、工艺应用、工艺方案的制定等方面能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成形面类零件的工艺能力。

4 实现工学结合

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穿行一些课题。这样做的效果,一是可以强化学生的做中学、学中做;二是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三是在学习、实践中增加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加快实现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角色转换。

当然,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是我们无法解决,或者是无力解决的,比如如何更好地将该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积极探索,争取有更加实用、有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

参考文献:

[1]杨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原因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2]王琴.试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3]王彬.高职院校《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上一篇:中国服饰文化内涵及在汉英翻译中的传递 下一篇: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