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时间:2022-06-18 11:43:11

浅谈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阅读一本小说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的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遍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

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 边读边讲【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17-02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看书并领会其内容的能力。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很快的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都是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1坚持让学生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于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带着问题去思考,可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如初一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在时间上是完全允许的。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设计好阅读理解思考提纲:如,①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a5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③94有几种读法?④-22与(-2)2 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一节的内容就比较清楚了。

2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2.1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阅读一本小说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的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遍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细加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在第三册中开始出现几何证明的教学,学生开始接触很多定理,公理,推论,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是几何证明的依据。因此阅读,理解,辩清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成了学生首要做的事。

2.2数学阅读过程应指导学生读与写相结合。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阅读时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时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在教材编写中,有些推理的理由,证明的过程会省略,这时指导学生自觉的在省略的地方批注出理由,思考省略的证明过程。如《整式的加减举例》,阅读例题时应指导学生理清整式加减的运算步骤,并柱出每一步运算依据。第一步去括号,第二步合并 同类项,第三步化简。通过注明理由巩固了对法则的理解。

课文阅读完后要从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这一节到底讲了什么?解题格式如何?用了什么方法?写在边上的纸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2.3进一步 强化教师的示范性,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2.4数学阅读之后可把某些数学问题转化为自己易于理解的方式或语言。

3教师应有选择性布置阅读内容

选择阅读内容时,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主要是为了控制时间。因为在小学,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预定目的并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坚持的时间不长,容易疲劳。无选择的将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让学生阅读,并都安排在新课的讲解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死板的模式,学生会厌烦。 阅读材料课灵活的安排在新课前,讲解过程中或引导学生小结时,时间可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如《用字母表示数》,课本用了非常有趣的儿歌引入,学生非常有兴趣,所以前面几段安排在新课前让他们阅读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给于学生一个阅读机会,就包括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理解时间,所以在课堂上只需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如导出定义或法则的一段文字,一道例题等。选择中小学衔接的知识点做阅读内容也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4重点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边读边讲边练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边读边讲边练,比如上海育才中学就采用“读读、议仪、讲讲、练练”的教学法。边读,边讲,边练可以巩固深化通过阅读所得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检验阅读理解的效果。

一般地,在阅读数学概念定义后,要求学生能准确的叙述。阅读公式、法则后,除了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外,还要能用符号语言表示。阅读公式、法则、例题后应该多练,阅读概念,定义后也应该多练,教材为此设置了很多练习。如为了巩固概念,在练习里设置了口答题,是非题,改错题等等。例如,阅读了单项式的概念后,既请学生口答,下列代数式哪些十单项式,哪些不是?又如学了完全平方公式后,马上出示简单计算及改错题,通过练习及改错题,让学生及时的,仔细的辨别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这两个公式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生都是混淆不清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阅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现真正的阅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后,教师可从阅读一节、一段扩大到一章、一本书;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的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这样就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改变为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议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