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及其防范

时间:2022-06-18 10:33:03

试论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及其防范

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加强,审计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所触及的社会既得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广大审计人员常年奔波于审计一线,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来自审计环境方面的各种阻力,无时不在对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由此引发的审计人员职业风险问题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概念、种类及其特征

风险一词的含义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指从事审计职业的人员发生与职业相关的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从不同角度考虑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审计主体上可分为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和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从构成内容上可分为人身伤害风险、精神损害风险和责任追究风险;从产生原因上可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从责任范围上可分为审计人员自身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等。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客观存在性。由于审计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审计工作性质的得罪人性,审计人员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缺乏职业谨慎等等,由此引友的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潜在危害性。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无时不在受到威胁;在特定情况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潜在危害往往表现为现实危害,职业风险就会发生。(3)因素复杂性。影响职业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审计人员自身因素,又有外部环境因素。某种职业风险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可以预防性。尽管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危害也是严重的,但只要认真研究分析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因势利导,这些风险就可以被控制、被规避、被化解,把它降到最低和可以接受的程度,使审计人员免受其害。

二、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内容

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涉及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职业风险仍然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人身伤害风险、精神损害风险和责任追究风险。对这三大要素不能孤立地分析,它们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

1、人身伤害风险。它是指因从事审计职业而引发的造成审计人员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2、精神损害风险。它是指因从事审计职业而引发的造成审计人员精神损害的可能性。

3、责任追究风险。它是指从事审计职业行为不当而引发的审计人员职业行为责任被追究,导致审计人员权能被限制或剥夺,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三、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产生原因

产生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审计人员自身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原因;同时这些原因的产生又是多层面的。这里以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为例,来分析探讨五个层面的产生根源。

1、法律法规层面。(1)《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尽管明文规定了对审计人员报复陷害行为和审计人员自身、、行为所应追究的法律责任,但其条款过于空泛,执法主体含糊,对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保护和对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约束缺乏可操作性规定。(2)对向审计人员实施威胁、恐吓、侮辱、诋毁的最常见精神损害行为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无法进行调整和约束。

2、审计管理体制层面。(1)现行的双重领导审计管理体制,使得地方审计机关出现严重的“政府内审化倾向”,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往往受到来自地方政府及权力机关行政领导的不正确干预、威逼和诱导,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质量难以保证。一旦审计责任风险发生,审计人员往往缺乏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有力证据。(2)双重管理体制使得审计机关工作经费完全依赖地方政府,受经费、时效性等因素影响,审计人员往往力不从心而出现“不作为”现象,审计人员责任难以澄清,风险难以规避。

3、审计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层面。(1)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如审计日记制度的全面推行、审计复核制度的严格执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和审计公告制度的规范运作等等。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的缺位和执行不力,势必造成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增大。(2)审计机关内部缺乏对审计人员的激励导学机制。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缺乏对审计业务人员的激励导向机制,影响“人、法、技”建设水平,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审计技术手段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使得审计人员职业风险增大。(3)审计机关内部普遍缺乏对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反应机制。如对审计人员遭遇外来的报复陷害、意外人身伤害、精神损害等情况缺少风险处置预案;对审计人员违规操作而产生的责任追究风险缺乏预警和疏导;对各类风险缺乏系统认识和应对思考。

4、审计人员自身层面。(1)审计人员自身缺乏职业风险意识和职业风险防范意识。(2)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审计准则和业务程序的理解、执行欠规范。临机处置突发风险的能力不高。(3)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甚至不惜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5、外部环境层面。(1)审计利害关系相对人违反法律规定,拒绝阻碍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对审计人员实施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2)意外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对审计人员的伤害。

四、审计人员职业风险的防范

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潜在危害是较大的,产生原因又是多方面多层面的,但通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预防、规避和消化的。这里仍以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为例来加以探讨。

1、要经常性预防风险。(1)教育审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风险要有一个清醒而系统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2)要建立和完善审计人员职业风险预警、防范和反应机制。(3)完善机关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审计人员定期轮岗,建立对审计人员的激励导学机制,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体现对审计人员的人文关怀,关注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实行审计人员带薪休假制度,大幅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外勤补贴标准,切实解决好审计人员学习、工作、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要合理规避风险。(1)对一些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审计人员一时难以查清查透的,可整理出线索及时移交纪检或司法部门进一步审查,以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2)全面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和审计程序缺位备案制度,当风险发生时以便澄清审计人员“不作为”的风险责任,更好地保护审计人员。 (3)对某些特定项目和某些专业性较强项目的审计,可采取与其他部门联合或向社会聘请专门人才的方式进行审计,以更好地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规避审计人员职业风险。

3、要积极化解风险。(1)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注意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审计人员的积极性。(2)当审计利害关系相对人与审计人员出现工作不协调,甚至激烈对抗,审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精神健康受到损害时,要及时做好协调和疏导工作。同时查清情况,坚定支持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行为,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切实维护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打击阻碍审计的违法行为。(3)推进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现代化。加快“金审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把审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审计中解放出来,提高审计效率,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护审计人员的身心健康。(4)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过媒体和公众提高审计的威慑力,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自信,从而实现从根本上化解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上一篇:新形势下医院药学的发展 下一篇: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及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