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中职德育教学工作

时间:2022-06-18 09:30:57

浅谈如何开展中职德育教学工作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又是与社会、行业、企业密不可分的一种按需施教的带有技术发展型和提升文化水平特点的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还要为社会造就一支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行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能脱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德育工作仍然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德育实施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进行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

一、中职德育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中职教育自身面临的形势所迫

一是从中职教育的责任与地位方面来说,职业院校吸收了大量高考落榜的学生,每年为社会培养着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在这些技能型人才中需要大量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各种精英,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实施德育十分必要。二是中职教育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一些机关、企业等选择中职生是为了找到和使用合适的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对当今的中职生并不满意,普遍反映他们不仅劳动技能有待提高,而且职业素养也不达标,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要认真对待这些社会反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常抓不懈。

2.社会环境所迫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思想纷至沓来,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全球多元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出现,很多中职学生在其中迷失了自我,同时也给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是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加强对中职生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

3.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需要

一是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定型,思想情感具有冲动性,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诱导。二是由于中职生文化成绩一直不高,所以内心深处会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这种不良的心态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性格缺陷,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加上很多学校的一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当,致使部分教师只是在粗暴地管理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因素都迫使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将德育摆到整个中职教育体系的首要位置。

二、如何开展中职德育工作

由于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所以中职德育工作要突出相应的“职业”特点:在内容上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在理念上要更加突出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要求德育工作者对待中职生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不能看不起学生。此外,除了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外,还要强调通过其他途径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比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会、共青团组织和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等。具体有如下几点。

1.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可以组建一个以书记、校长为核心,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教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群体;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以德育学科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正确引导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来保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所应具有的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中职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或行为习惯不太好,与其他学生相比,所得到的教师的“爱”就会少一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难以自控等的不良心态。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课上或课下),应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教师的爱。学校可成立心理咨询点,协助班主任、管理教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分性别地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在学生中创设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在学生中开展知耻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全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把德育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以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去生活和学习。比如,学校可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利用校会和专题讲座实施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通过文明班、文明宿舍的量化评比管理,来提高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集体主义观念;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等等。

4.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都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要做到身体力行。面对新形势下中等道德教育的需要,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德育工作与深化教师职业道德相结合,用良好的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引导和影响学生;二是要坚持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渗透,积极寻找教育因素和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道德教育;三是要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和学习,通过种种方法使德育工作者提高德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在岗指导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五是要确立德育工作目标,细化考核机制,使德育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上一篇: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关注教学细节 打造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