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时间:2022-06-18 09:20:16

摘要:据权威机构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当前学生心理素质有问题者占83%,自卑、逆反、厌学等心理特征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显示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的严峻性。

关键词:“倾听”;学习;自信

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会学习、会生存,能够正常发展,健康地成长。能否做到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进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学会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帮助他们分析并排除心理障碍,才能让他们正常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一、建立自信,跟自卑说“再见”

何谓自卑?自卑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做出过低的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生活中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不合群,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无法产生兴趣,更无积极参与的热情。自卑之因在于:(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或家长教育的言语或手段不当,使其心灵受到伤害;(3)同龄人的漠视。

找到了产生“问题”的症结,就得“对症下药”来医治。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的处境。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次,为将家庭方面的不当影响降到最低,要与家长多沟通,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再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建立平等友爱的关系。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抚慰他们、温暖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令其走出痛苦、自卑,走向自强、自立。

二、消除逆反心理,建立师生友谊

逆反心理是指以消极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有逆反心的学生,在校对教师的管教产生抵触,不听劝告,故意刁难;在家则与家长对着干,甚至以不当言辞威胁家长。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教学方法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思想僵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分场合地讽刺、挖苦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以成绩的好坏去评价学生,不能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令学生失望直至产生反感。而在家长方面,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学生形成了蛮横不讲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只能听赞美之词而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容易对他人产生敌视的情绪,进而孤立了自己。

由此可见,想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就要建立起团结友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要做到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其次,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心理,并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且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美与鼓励。恰当的赞美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家长方面的问题,教师要有意地多和家长接触沟通,共同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创设融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能正视自身性格中的弱点,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另外,要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让他们能够绚丽绽放自己的生命,能够乐观、从容、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从而使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步消除。

三、减轻课业负担,改变厌学情绪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的心理。厌学的表现:首先,是情绪焦虑,精神压抑,进而导致成绩逐步下滑。其次,对成绩好坏无所谓,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对老师的教育消极应对。那么厌学心理是如何产生的?首先,课程本身过于繁难,重压之下学生难以承受课业负担。其次,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导致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当期望得不到实现,与现实的反差过大,学生便失去了进步的信心。第三,由于以上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限,无法自由发挥,更显学习单调乏味。

这样看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迫在眉睫。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学生以天真活泼的性格,还学生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彻底转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思想观念,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启发讨论、合作探究等开放性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美国教育家J・M索里认为:“有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要使每个儿童至少都有成功的机会”。要适当增加各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只有做到这些,学生才能改变厌学的情绪,信心百倍地驰骋于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六中学)

上一篇:由情生境,由境悟情 下一篇: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