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巧借布白艺术来解放学生

时间:2022-06-18 07:34:39

浅谈语文教学中巧借布白艺术来解放学生

【摘要】《解放学生》一书主张解放学生就是要让学生个性飞扬;解放课堂,就是让学生主宰课堂。解放学生重点在课堂,解放学生关键在教师,作为语文教师,我尝试用布白艺术来解放学生。教学布白艺术是指将布白手法用于教学,给学生留有主动学习、思考、创新的空间,以此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活动,运用好它既可以解放学生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布白艺术;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08-01

《解放学生》一书主张解放学生就是要让学生个性飞扬;解放课堂,就是让学生主宰课堂。解放学生重点在课堂,解放学生关键在教师,作为语文教师,我尝试用布白艺术来解放学生。教学布白艺术是指将布白手法用于教学,给学生留有主动学习、思考、创新的空间,以此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活动,运用好它既可以解放学生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

一、留白于联系生活处

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它是一项丰富的课程资源。在与学生生活有联系处布白,把时间和主动权教给学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形成。例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最后,我提出问题“七十多年前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七十年后的国民呢?”,布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谈他们搜集到的事例和他们的看法。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短暂地沉默后笑逐言开,激情满怀,从报纸谈到网络,从“申奥成功、加入WTO”谈到“亚投行、一带一路”,从“中国彩电被欧洲市场”谈到“温州打火机遭到同样待遇后,在诉讼中取得胜利”,从乐观、悲观谈到辩证的认识,其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我预想的范围,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自信力的延续,强烈爱国激情的张扬。由此可见,没有教师适时的布白(学生短暂的沉默),就没有学生知识和情感上的动态生成。

二、留白于质疑问难时

学贵有疑,教师要能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通过提问,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状态,这其实就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之前的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这种空白会使学生精神振作、感情激奋、思维活跃,从而引起恢复平衡的张力的移动,迫使学生追求问题的解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或引入有趣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鼓励他们去发现、去创新、去探究。教师不制定标准答案的一致性,只要求学生言之有理、有物、有序便罢。如在教《谈骨气》一文,谈论特点时,我提出“议论文用例应当精练,而课文中说明中国人民有骨气,为什么用了三个例子呢?用一个例子不更精练吗?”的问题,学生陡然一愣,但随后学生便踊跃发言。有的说“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三个问题。文天祥的例子说明‘富贵不能淫’;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说明‘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例子说明‘威武不能屈’。”有的说:“用三个例子,更能说明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有骨气的人,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是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这个论点。”学生这一愣,正是“布白”价值的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

三、留白于认知矛盾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探索并建构新知识。但有时生活中原有知识经验是错误的,会对新知识的建构产生负迁移,影响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此时教师的布白就是让学生自己暴露出原有认知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反思,有利于他们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让教学更有效。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教师首先布白:“你印象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曹操奸诈、虚伪、多疑、城府很深等等,在发现学生的认知错误后,教师设问:你们的这些对曹操的印象来自哪里?学生七嘴八舌,概括起来都来自《三国演义》,教师提醒“《三国演义》是小说,罗贯中的立场是‘拥刘反曹’,同学们应历史地辨证地看待此人。”问题重新激起学生的反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对形成正确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布白”的运用是一种艺术

要避免教学中使用布白艺术可能进入的误区。一是布白不宜过多。对于整堂课而言,布白只能占部分活动空间,教师不能为布白而布白,无休止地给学生营造“空白”。否则,就会使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过于空洞,使学生如坠云雾,无所适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就会出现障碍,不协调,不合拍,最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帮助及独立性、主体性的培养。二是布白不能“不明不白”。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是为了围绕所学知识,给学生留下联想、生发、开拓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能够破“愤”而通,变“悱”为达,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地盲目驰骋,毫无目的地漫游遐想,所以,布白应与前后知识体系、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教师要善于掌握火候,使所布之“白”处于学生“现有水平”和“未来水平”之间,学生能够通过联想,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填补空白。布白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就会形成浪费时间的真正空白,使学生无从掌握。

总之,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要追求巧妙,不露痕迹;要恰到好处,不可故弄玄虚。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布白手法,就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地解放学生。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曹明海.语文教学解释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梁家河的记忆 下一篇:银行业审慎监管现状及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