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实验设计

时间:2022-06-18 06:43:46

水电解实验设计

摘 要 通过水电解实验,对反应电极、电解液的浓度、电压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 水电解;电极;电解液;电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中有水的电解实验,若按书本的实验装置图来做实验,很难准确得到H2:O2的体积比为2:1。为此,笔者在书本原来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水电解得到H2:O2的体积比为2:1的理想条件。

1 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2H2O通电2H2+O2。

2)实验装置图。教材中水电解装置生成的H2和O2是用试管来收集的,但用试管收集不能准确地读出生成气体的体积。笔者把水电解装置中的试管换成量筒,这样可以较准确地读出H2与O2的体积比,实验装置图对比如图1所示。

2 实验用品

1)实验仪器:低压直流电源、500 ml烧杯、量筒。

2)实验药品:稀硫酸(浓度分别为5%、10%、15%、20%各500 g)、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分别为5%、10%、15%、20%各500 g)。

3)实验材料:铂丝电极、铜电极、石墨电极、电炉丝和回形针电极(为使实验有可比性,用石蜡将各导线与电极接触的部位密封起来,保证各类电极是由单种材料做的纯种电极,且电极长都为3 cm)。

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下面选择不同材料的电极,在不同的电解质、电压、电解时间进行对比实验。如用非铜电极做实验,若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结果,则要注意电极与铜接口的石蜡是否脱落。

实验一:用铂丝作电极

采用铂丝电极,分别用5%、10%、15%、20%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作为电解液,记录相同时间不同电压的VH2:VO2。

由表1、表2可知,用铂丝作电极,其他条件相同时,电解速度与电解质浓度、电解电压有关:相同浓度的电解质,电压越大,电解速度越快;电解质的浓度也与电解速度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电解质越浓电解速度就越快,如表中的实验数据所示,10%的稀硫酸比20%的稀硫酸的电解速度快。所以,做实验时要做到环保、节约,溶液的浓度合适就可以了,免得浪费。

实验过程中,电解时间越长,所产生的气体就越多,而且用铂丝作电极,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的条件下,生成H2和O2的比值始终保持为2:1。

实验二:用铜丝作电极材料

用铜丝作电极,正极的铜丝要放在电炉上灼烧一段时间后再冷却,如此反复,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铜。

由表3可知,用铜丝作电极,用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质,在电压不太高时,各种浓度的电解结果都好,符合VH2:VO2之比为2:1,只是浓度大时,电解速度快些。由于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因此应选择浓度较小的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随着浓度和电压的升高,溶液蓝色越明显。

注意:用铜丝作电极,阳极的铜丝必须氧化,否则铜作正极,会发生耗氧反应,2Cu+O2+H2O+CO2=Cu2(OH)2CO3,

VH2:VO2远远大于2:1,导致实验失败。

由表4可知,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用铜丝作电极,电解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放电,阳极:Cu-2e-=Cu2+。铜丝不断溶解,而OH-不能放电,不能发生4OH--4e-=2H2O+O2,因此没有O2产生。阳极的铜丝即使先氧化成氧化铜,也是没有氧气产生,因为反应过程中阳极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不断溶解。因此,用稀硫酸作电解质,不能用铜丝作电极。

实验三:用石墨作电极

由表5和表6可知,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的条件下,都不能用石墨作电极,因为用石墨作电极,产气极慢,而且石墨电极对气体吸附作用强,气体脱附慢。

实验四:电炉丝和回形针作电极

电炉丝是铁镍合金,与镀镍的回形针一样均可与酸反应,只能用碱作电解液。

如表7所示,相同条件下电炉丝比回形针效果好些。电压相同时,浓度越大,电解越快;若浓度较小时,可采用较大的电压,同样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4 实验结论

一般条件下,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解速度越快;电压越大,电解速度越快。实验刚开始收集时,H2和O2的体积比不是2:1,而是大于2:1,原因是H2和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1 atm,20 ℃时,O2的溶解度为0.043 4 g/L,换算成体积约30.4 ml/L;H2溶解度为0.001 60 g/L,换算成体积约17.9 ml/L。只有H2和O2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后,生成的H2和O2的体积比才是2:1。

铂丝是惰性电极,在酸、碱条件下都是非常理想的电极,但从价格方面考虑,也可以用非铂电极进行电解。为降低误差,在使用非铂电极材料时,注意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匹配。其基本原则是:所选的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不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在电解时能在阳极表面形成不溶于该电解液的保护膜。另外,实验时要用石蜡密封导线与非铂电极接触的部位,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彭志文.电解水实验的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5):32-33.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第三中学)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思想品德教学插上翅膀 下一篇:谈化学实验教学在生本课堂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