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常见示功图分析及管理措施

时间:2022-06-18 06:18:48

浅谈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常见示功图分析及管理措施

【摘要】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地质状况复杂、原油物性变化较大,抽油机井工作状况复杂。通过对机抽井示功图的实时采集和对比分析,能够快速并准确地识别油井故障,获知抽油泵的目前工作状况,从而可以选择合理的采油工作制度和检修泵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油井技术管理办法,提高油水井管理水平,为油田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托甫台抽油机井;示功图;管理办法

1、前言

示功图是反映抽油机悬点载荷随其位移变化规律的封闭曲线,其纵坐标为抽油机的悬点载荷,横坐标为抽油机的冲程。

示功图可以定性地分析抽油泵的工作情况,是了解泵在井下工作状况的重要手段,因此示功图可作为现场技术工作者判断机抽井工况和制定下步措施的依据。此外,可以为节能提供依据,抽油机效率由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组成,地面效率为光杆功率与电机输入功率的比值,光杆功率与功图面积有关,当功图确定了我们就可以确定其地面效率,与井下效率比较就可以确定合理的电机输入功率,从而节约能耗。理论示功图就是认为光杆只承受抽油杆柱与活塞截面积以上液柱的静载荷时,理想条件下的示功图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实测示功图是在各种外界因素条件下测得的,要比理论图形复杂很多。因此,要正确的分析机抽井的生产情况,就必须全面地掌握油井的动态、静态资料以及设备的状况,结合示功图的变化找出油井的主要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

2、托甫台区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2.1托甫台区地质概况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南部,在奥陶系大型古潜山背景上形成了大型地层不整合古岩溶圈闭。托甫台区位于塔河油田西南外扩部分,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阿克库勒凸起西南斜坡部位,工区总面积899.2km2。

托甫台区块奥陶系储层基质孔隙度较低,储集空间分为孔隙、裂缝、溶蚀孔洞3大类。托甫台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物性总体比较差,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区内储层整体发育程度不高,溶洞规模相对主体区较小,高角度裂缝密度远低于主体区,裂缝品质低于主体区块,且分布不均。总之,相较于塔河油田主体区块,托甫台区块表现为先天能量不足。

2.2托甫台区目前开况

托甫台区开发经历天然能量驱阶段,注水补充能量阶段,到目前的注气探索阶段,开采难度越来越高。加之天然能量的下降,新井投产越来越差,措施井整体效果也呈现整体变差的趋势,老井含水的逐渐上升,稳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提高油水井管理水平越发重要。

托甫台区目前机抽井共135口,其中开井90口,日产约为1220t。平均泵挂2891m,平均泵效约为58%,供液能力较差。随着托甫台区越来越多的自喷井转抽,机抽井的产量比也越来越高,使得机抽井管理在增产稳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越加明显。

3、托甫台区块典型示功图分析

示功图是反映泵况最直接、最有效的信号,通过示功图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

下面为几种托甫台区典型示功图及调整措施:

1)供液不足

供液不足的示功图一般表现为增载正常,卸载延迟,卸载线和增载线平行,图形呈刀把状。主要原因为供液不足的井液面较低,只有当泵内柱塞遇到液面后才开始卸载造成的。供液不足的井大多油层能量低、无法满足泵排量的需求,是低产主要原因。调整措施一般为下调工作制度、关井恢复液面,或者上修加深泵挂等。

2)气体影响

气体影响的示功图一般表现为增载正常,卸载为圆弧状。主要原因为液面较深,当套压太高气体进入泵桶导致。气体影响的井大多油层能量低、液面较深,沉没度小,也是低产主要原因。调整措施一般为安装定压泄气阀,或者上修加装气锚等。

3)断杆

抽油杆断脱的示功图图形为一条线,无明显的增、卸载,功图位于正常载荷的中下部位,杆断位置决定杆断后示功图的位置。现场表现为井口不出液,电流及抽油机不平衡,井口憋压不起压等。若断脱位置较浅,可直接上吊车打捞,否则直接上修检泵。

4)井筒乳化、油稠

乳化、油稠的示功图为上负荷线高于最大理论负荷线,下负荷线低于最小理论负荷线,图形比较肥胖,四角圆滑。图形产生变异,但泵总体做功面积和充满系数较高,排液仍然正常,出液性质变化。主要对进泵液体降粘,可采取环空加药,亦可采取环空加热措施,或者采用反馈抽稠泵机抽。

4、结束语

在实际现场生产过程中,油井的工况相当复杂,不仅仅只受单一因素影响,而是受两种或多种因素相结合的影响,通过油井示功图的对比分析,找出目前影响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便于油井管理,为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云.塔河油田典型示功图分析.油气井测试,2003,12(2):40~43

[2]祝贺,刘家铎,孟万斌等.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3):232-237.

上一篇:论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工作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