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13 01:35:12

论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是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以及措施的探讨。市政道路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是完善城市建设、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首要工程。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市政道路的特点,现阶段道路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道路工程也正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道路是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网,以其畅通、宽广、舒适度高等优势在城市的各项生活、经济活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现代化公路工程施工的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工序繁琐等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也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各地市政道路事故案例,多数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因技术操作不当留下的后遗症,使得道路使用过程中性能降低,寿命减短,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还应当从施工技术着手。

一、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分析

1.新型施工技术开展较慢 现阶段我国市政公路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即通常所说的“黑色路面”和“白色路面”。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其硬度较强,相对于柔韧的沥青路面来讲水泥混凝土属刚性路面,但它的平整度和舒适度要远高于沥青路面。目前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不断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如滑模摊铺技术,使用滑模摊铺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道路的平整度。然而这种技术因资金和设备方面投入量大,施工技术也不算太成熟,各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尚处在探索阶段,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

2.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市政道路工程因属于户外施工,施工周期长且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施工中的各类突发天气因素经常导致工期延缓。另外,恶劣的天气还可能对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施工中遭遇持续的雨雪天气,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性能自然不能同常温天气下相比,还有的在高原地区气压较低,寒冷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等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针对不同环境中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技术,这是道路施工的难点所在。

3.道路工程程序繁琐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有突出的经济特点。因市政工程属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要受制于技术、法规、经济等方面要求,有些道路施工项目因各地方政府部门要求不一样,还会有特殊的规模、结构、材料等方面差异。而且在施工程序方面,市政道路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有时候一道手续批示或者一项变更内容,常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流程相对其它工程而言较为繁琐。

二、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沟槽回填 市政道路工程在做路基处理或其它工艺时,经常性地要开挖和回填沟槽,其主要问题多发生在沟槽的回填过程中。通常回填时按照规范要求需要分布压实回填,如果一次性回填到位容易出现碾压不到位而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沉降,从而影响上层路面结构。但实际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不重视此项内容,回填土不是含水量过高便是用垃圾土、拆房土以及混凝土硬块等,使得沟槽内土质间隙过大,不能充分碾压密实,对于后续施工步骤影响很大。这样的道路工程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汽车长时间碾压使得沟槽两侧出现裂缝,甚至路面整体塌陷的现象。

2.管道工程施工问题 管道工程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道路后续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给排水管道的施工中,给水管道常采用热熔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受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影响大,经常出现管道接口没有熔接好在后续使用中发生漏水的情况。而针对承插对接的排水管道,也会由于施工技术原因,或是回填土不密实导致上层沉降将管道压塌的事故。其次,管道工程中因排水管道的半径设计较小、管道材质差等问题,导致的排水时出现路面大量积水,或是路面收水口不能很好的排入到市政排水系统中,造成路面破坏。还有一些管道施工中,路面检查井的井盖高度和井周围密度不合乎规范,井盖无论是高出地面或低于地面,都不利于通车,长时间被碾压之后会导致井周围下陷。

3.混凝土道路施工裂缝 混凝土道路工程中的各种裂缝对于道路质量危害极大,有些裂缝在施工完毕之后即出现了,但因裂缝太细有的甚至肉眼分辨不出来而没有得到重视,在后续的道路使用过程中因荷载压力等原因,裂缝越来越多,路表水也不断随裂缝浸入道路结构层中,从而对道路的质量造成严重危害。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如混凝土浇筑完成硬化期间,因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且外部因散热过快造成内外温差大,在表面引起拉应力。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加上配合比的不稳定以及搅拌和运输中的离析现象,混凝土表面抗拉强度不一致,而裂缝往往就出现在抗拉强度最弱的部位。

三、道路施工技术相应对策分析

1.严格控制回填质量 沟槽回填的质量问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施工人员对于质量的严重性不够重视导致没有按部就班的施工。因此沟槽回填时,首先应保证沟槽内无积水;其次是回填的土质不能含水量过高,不能有大体积硬块等物质,更不能是垃圾土;最后严格执行分层回填管理,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cm,且需要碾压密实。现代公路施工中,除了检查井周围采用人工夯实之外,其余大面积回填都采用压路机碾压夯实。

2.协调好各管道施工 市政道路的地下管道工程可看做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种管道工程的质量与城市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施工中需要有统一的协调。首先,道路施工单位应与各部门合作,在开工前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线规划,包括不同管线的施工顺序、各管线的位置、标高、施工周期等,避免各自为政、谁也不顾及谁的混乱现象发生。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些管道的交叉,如排水管道与煤气管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交汇。其次,做好现场的监督管理,执行严格的规范流程,并且做好隐蔽工程现场图纸与资料的记录。准确的管道标高和位置资料,对于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重大。

3.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道路裂缝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开始。在配比时可以通过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来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的产生。混凝土拌合时可适当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浇筑温度。浇筑时如果天气较热,可减少浇筑的厚度或是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来降温。浇筑完成之后采用科学的养护措施,养护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适宜的混凝土表面湿度,从而防止冷缩和干缩裂缝。养护期间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防止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许多常见的表面裂缝就是因为温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区昼夜温差大时应做好夜间覆盖保护。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我们习惯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只有道路畅通之后,其它的经济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掌握先进的道路施工技术,在施工中执行严格的规范标准,按部就班的开展施工过程,是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人们生活和出行方便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周小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54-155。

[2]张国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14。

[3]从群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上一篇:谈长输管道施工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发展 下一篇:浅谈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常见示功图分析及管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