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析有关“雷”的网络词的翻译

时间:2022-06-18 04:24:52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析有关“雷”的网络词的翻译

摘 要: 2008年最炙手可热的网络词语非“雷”莫属,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对网络词语“雷”的来源及其认知理据进行了考察,并从意译方法中分析网络词“雷”的隐喻意义及其英译。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认知语言学 隐喻 “雷” 翻译

1.引言

近年来“雷×”之类的表达在网络上十分流行,成为年轻人口中的一个时髦词汇。打开网络,新闻报刊随处可见与“雷”相关的表达。比如,雷到、雷文、雷事、雷图、雷喷、雷人、雷人前线,雷人情感,雷人文学,雷人历史,雷人百科,雷人娱乐,雷人图片,雷人视频,雷人论坛、雷人公告、雷人明星、雷人美女、雷人笑话、雷人视频、雷人语录、雷人广告、雷人台词等都毫不掩饰地对精英文化的挑战,随后“雷×”之类的表达现象又意外地登上了CCTV新闻联播,这是官方首次对民间现象表述自己的意见,至此正式进入全民时代。“山寨”“雷”“打酱油”“”等并列词顺理成章地为2008年十大网络词汇。2008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专门报道,《中国青年报》和腾讯网也就这些网络词汇及其相关问题在网上作过一个联合调查,这些都说明网络词汇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英译这些网络词汇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本文将从认知语言角度来探索分析“雷×”的隐喻意义并讨论其英译问题。

2.“雷”字的起源

“雷”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①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②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③大声的呵斥;④姓。然而,在进入网络之后,“雷”字从汉语字典中的名词意义到在网络中获得了新意,表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的事物,或某种不喜欢的东西,感觉好像“被雷击中”一样受到惊吓,不舒服。本文网络词“雷”字的起源是从“擂倒”到“雷到”。“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带的词汇、浙江东北部地区,发音leidao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讶异很惊奇抑或难以理解,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的意思,由于打字习惯故而出现“雷到”这样的词汇,“雷到”其实当地本意是“瘫倒”、“翻倒”之意,语境用也比较广泛。汉语方言词“擂倒”,原义倒下,后被网络语言借用,因音形义的关联衍生出网络词语“雷”。近来,网络词语“雷”在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并迅速扩散到人们日常用语中,“雷文”、“雷事”、“雷人”等大量雷族新词也随之出现。它们一般指被荒诞的事实所震惊,如同在毫无准备情况下遭受雷击一样。这个时髦的网络词“雷”不再局限于表层含义,而可以引申为“令人惊讶的,吓人的,出乎人意料的”,这样的话用shocking,surprising,frightening,incredible是否更贴切?

3.从语境角度中解读网络词“雷”的隐喻意义

莱考夫(Lakoff)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隐喻的认知推理过程中,人们总是先从隐喻的源域(本体)中提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然后把它投射到用以把握目标域(喻体)相应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二者映射关系。受话人依据此映射关系进行概念的空间投射和映射,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

在实际的网络语言运用中,“雷”字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网络语言中“雷”的活用现象无法用传统语言学中对词的分类方法来界定它的词类,如:“他真雷人”,首先,它不属于名词,假设它是名词,那么就是表达其本义,即“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很显然这解释不通。如果是动词,那么就表示“折磨,吓等”意义,这样就说得通,因为我推断出此句的完整意义:“你(的话语或行为)让我很吃惊很意外,很难以一种平常心态来接受”,此时雷字的意义一般用来表达对交际对方的话语感到吃惊、惊恐、无奈、佩服、震惊等。类似新事物新概念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层出不穷,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对现有词的意义进行隐喻性延伸,用有限的词表达出更多、更新的含义。

4.“雷”意义分类及其翻译

隐喻意义的理解建立在对具体语境的理解和社会知识构架的基础上。语境意义比规约化的词典意义更加复杂、更难理解,它涉及作者的态度和背景知识,它的隐含意义丰富。语境中的隐喻意义,是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具有无穷尽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给译者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困难。根据赖彦(2008)研究,汉语翻译成英语的外来词汇的方式总共有六种:(1)纯音译,如gene(基因),heroin(海洛因),cartoon(卡通),model(模特儿)等;(2)谐意音译,如Benz(奔驰),mini(迷你),coca cola(可口可乐)等;(3)半音半意译,如:internet(因特网),hula hoop(呼啦圈),miniskirt(迷你裙)、Downing Street(唐宁街)等;(4)仿译,是指将英语外来词的内部成分与对应的翻译过来的一种借用方式,如hot dog(热狗),head-hunter(猎头),broad band(宽带)等;(5)意译。比如summit(峰会),hot line(热线),hardware(硬件),software(软件)等;(6)语码转换,即语篇中出现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比如,生活中我们常会提到的MP3,DVD,BBC之类的英语词汇。根据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对“雷”字的翻译为“thunder,mine”等。笔者通过在新朗文词典中查找,“thunder”作为名词的基本含义是“the loud explosive noise that follows a flash of lightning”即雷声和雷;作为动词的基本含义是“to produce thunder; to produce loud deep sounds etc.”。我又通过21世纪大英汉词典翻译,发现“thunder”有以下六种意义①雷,雷声,雷鸣②轰隆声;雷鸣般声响③怒喝,怒吼;威吓,威胁④巨大的力量;暴力⑤[用以加强语气]究竟,到底⑥[古语]雷电;霹雳[亦作thunderation]若是网络词“雷”采取这种直译的方法,根本不符合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且发现大多数带雷字的词组翻译都是直接采用的拼音。依照上面的分类,我认为“雷”最合适的翻译应采取(5)中意译的翻译方法。

(1)表示“被……所震惊、吓住”的意思。

“雷”在古汉语词典中作为名词是一种自然现象,传说中被雷击中就像是触电一般,所以让人很恐惧、很受惊。那么在此可以译为shocking,surprising,frightening,incredible等,我们就拿shock来详解。根据新朗文词典,shock作为名词的基本含义有四种:1.“(the state or feeling caused by) a sudden,unexpected,and usu.Very unpleasant event or situation that severely upsets the mind and feelings”即震惊,震骇;令人震惊的事件或状况。2.“(a)violent force from a hard blow,crash,explosion,etc.”即(重击、碰撞、爆炸等引起的)震动。3.“an electric shock”即电击,触电。4.“med the weakened state of the body with reduced activity of the heart,lungs,etc.,esp.following damage to the body”即休克。我在通过Google在互联网上对“shock”进行搜索,发现绝大多数“shock”归属于震惊这一义项。例如:①我被雷住了!(I am shocked.) ②你的话真雷人!(Your words are shocking!)

(2)“……事情很荒谬、不符合常规很离奇”的意思。

比如说最近的“雷人”一词风行是从新版《红楼梦》定妆开始的,因造型离奇而让人觉得很荒谬等。从此网络只要出现很离奇很荒谬的东西就灌以“雷人”之名。那么此时的雷人英译为“ridiculous, striking”等。例如:③很显然,对物质的变态追求是这些雷人的社会现象的根本诱因。英译: Obviously, the abnormal pursuit to material benefit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ridiculous phenomena. ④最雷人的是价值10元的豪华套餐,竟然有专业陪聊的服务项目。英译:The most striking item is a luxury pack, which costs RMB10 and provides a chatting service.

(3)“恶搞”的意思。

在“雷”的隐喻意义中,还有一种是可以与 “戏谑”“调侃”和“恶搞”相联系的,如雷人诺贝尔奖等,这是网友们在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中,揣度出来的一帮“滑稽的”年度公众人物。不妨将此语境下的“雷人”译作“spoof ”。例如: ⑤雷人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奖者:周正龙。英译: Spoof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biology: Zhou Zhenglong。可见, “雷”之所以能如此快地在网络中广为流传, 绝非因为只是thunder 的一个简单的目的语对应词汇。所以从“雷”的语义发展过程,我认为shocking,surprising, frightening,incredible,ridiculous,striking,spoof是更贴切的表达方式。

5.结语

语言的发展变化与语言的使用环境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是密切相关的, 语言的最终结果应该是语言使用者与语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样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语境赋予词语不同于其概念意义和语法意义的隐喻意义,致使词语偏离了其原有的词典意义,翻译时要结合其隐喻的特点,对隐喻的意义作出正确推断,选择恰当的目标语词语译入。不管网络语言呈现出如何奇特与反叛,并为传统语言所难以容忍,但它作语言变体的本质仍然不变, 其表达方式的变异也具有明显认知动因。当然,本文对网络词“雷”的探索翻译也只是片面地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解析,只是一些尝试性讨论,存在着明显不足。所以有关网络词汇如“雷”字的翻译还应从更多语言专家的支持下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曹炜.再论现代汉语外来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18.

[2]王芳,隐喻的认知观[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赖彦.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特点及语用理据[J].汉语学习,2008,(3):62.

[7]梁吉平,陈丽.释“山寨”[J].语文建设,2008,(10):52-53.

上一篇:英汉语序对比分析与翻译 下一篇:浅析错别字的危害及产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