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6-18 02:04:13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职校教学的各个专业中普及,但是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专业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且逐渐完善和巧妙运用它。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职校 信息技术专业

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职业学校中的各专业中普及,但同其他科目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比较枯燥,它既没有文科类科目中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德育类科目中现实版的实例,更没有理科类的实战操作,加上职校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学生在课堂中以“听”为主,老师则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在“讲”上面,老师则成为独自表演而无观众的“小丑”。虽然目前大力推行采取改变教育模式和方法,但是对信息技术专业而言,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

现代教育大力推行主体教育,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

为了要实现这种主体教育的方式,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大家都知道比较实用的任务驱动法,但是一味的按照它的条条框框执行还是不断创新思考做出调整呢?作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积累,我认为合理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真正的改变自己和学生的教法和学法。下面阐述我自己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

一、了解班情,设计任务

职业学校专业颇多,每个专业的学习背景大不相同。要想顺利地实施任务驱动法,必须先了解班情。比如在计算机专业中,学生对该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比其他专业要好很多。因此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在充分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尽可能多的技能任务。而在其他专业中,如果女生特别多,则应该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

任务内容方面,以OFFICE 2007中的表格教学为例。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追求学生是否学会,而没有涉及到学生学习之后是否会在生活中应用。因此,任务必须明确指出表格学习之后会应用在哪些领域。如课程表类的办公表格、简历类的社会应用表格、报表类的专业表格等等。根据专业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任务,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用。

任务量方面,学生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任务的学习和完成,任务过少,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会无所事事,克制力差的学生就会以玩游戏或者嬉戏打闹渡过剩下的时间。任务过多,学生在下课铃声之后仍然未完成任务,则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进行。所以针对不同的班级我们应该适量对任务的内容量有所调整。

二、分组协作,自主探究

我所任教的学校,大概每个班的人数在二十五至四十人之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任务布置好之后,每个学生是一个单位独立进行任务的完成。老师则疲于修改每个人的作业,很多时候将时间浪费在了打分上面。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五到十人。每个小组当中任命一个小组长。模拟职场情境,组长有权对本小组的学生进行细化的分工。比如A担任笔记记载者,B担任框架构思者,C担任内容组织者等等。在这种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具体的任务,他们懂得一旦某一个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主动,不细心则会对整个组“执行任务”造成很大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转变成引导者的角色。毕竟职校学生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相较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简单的。教师以生活中或者学生以后工作中需要经常接触到的实例进行重难点的指出,引导学生利用书本或者网络或者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如果无法解决某个问题老师则会进行解答。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对任务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学习之后,我们将切入课程的最核心环节,任务的协作完成。

三、完成任务,共担荣辱

在此环节我一般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教师此时不参与任务的执行过程。学生们为了团队荣誉,每个小组都想在最快的时间内圆满的完成任务。那么在小组共同执行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讲究配合,如果某一个学生的个人因素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发挥,则会受到其他组员的指责。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不希望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每一个组员都会集中精神和其他同学一起尽心尽力的完成任务。

四、教师点评,轻松教学

每个组的任务完成后,老师的职能又得以凸现,对每个组的任务进行点评。可以模仿电视中的选秀节目那样,用轻松诙谐的或犀利专业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之前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答案和自己心目中的完全符合,反之则就是错误答案。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造成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话不敢多说,意见不敢多提,创意不敢多想,只能固步自封。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完成的任务和我们所设定的有所偏差,教师则应多加鼓励。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古板的老师只能教出毫无创意,顺从的学生。我们所提出的任务只是教师根据学生和当前的社会状况总结出的,仅限于个人的想法。但是学生完成的任务则是一个组的全体组员智慧的劳动的结晶。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理想的对知识的渴求的状态,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五、课后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就算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世界上也没有哪两节课会是一样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当我们在推行新教法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由原来的调皮无知,变得上进开朗。这就是一种成功,这种进步促进我们教师不断地探求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郭刚.任务驱动法在教师培训中的尴尬.2004.10

[2]周文华.职校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3]邱永渠、黄仁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01

上一篇:高职生厌学体育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