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骗子·关爱

时间:2022-06-18 12:56:06

监狱·骗子·关爱

【摘 要】本文试图对狄更斯小说《小杜丽》进行解读,指出监狱、骗子和关爱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三个主题。从小说的三个主题可见狄更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激进主义者,而只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是一个“在革命者的道路上走到一半”的社会批判者。

【关键词】《小杜丽》;狄更斯;监狱;骗子;关爱

1、前言

狄更斯的《小杜丽》写成之后,西方评论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约翰·怀恩称之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萧伯纳也曾经把《小杜丽》称作是“狄更斯代表作的代表作”。对于这部伟大作品的译介,国内起步较早,早在1910年便有译名为《亚媚女士别传》的中译本[1]。然而,与狄更斯的其它作品相比,国内对《小杜丽》的研究还较少,许多学者甚至认为该小说结构松散拖沓,凌乱无序[2]。本文试图对《小杜丽》进行解读,认为该小说并非结构凌乱无序,监狱、骗子和关爱便是贯穿该小说始终的三个主题。

2、监狱——十九世纪英伦之印象

小说《小杜丽》自1855年12月至1857年6月间共连载了19个月。由于连载的需要和吸引读者,小说各章独立性较强。有学者认为这反而使整部小说结构显得松散拖沓,凌乱无序。读者仿佛走人了一座找不到出路的迷宫,茫然不知所措。但细细品读之下,便会发现小说从开头到结尾都是围绕着“监狱”这一隐喻而发展。书中提到的每一个场所都像是监狱。如果暂时不是监狱,至少有可能转变为一所监狱,可以说监狱无处不在。

监狱是横贯全书的主题。全书第一章就从马赛监狱开始:“三十年前,有一天,马赛在烈日考晒……那一天,马赛有一座令人厌恶的监狱……那里什么东西都有一种监狱的色调,……”[3]。之后,便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与故事主人公有关的马夏尔西监狱。除了现实中的监狱之外,还有许多象征意义的监狱。其中之一便是家庭。故事的男主人公克莱南,童年家庭生活不幸,对其而言,童年时的家庭便是一座监狱。在童年时代,星期日是“令人困倦的”,“熬不到头的”,“那一天他的母亲,一张严厉的面孔,一颗冷酷无情的心。”克莱南的母亲也好像囚犯一样,在“自己的监狱当中憔悴”,“付出了代价”。除了家庭以外,小说中的剧院,修道院等也仿佛是监狱。“小杜丽几乎说不出剧院是什么样子的,……”,“看见门口还有六七个胡子刮的光光的人闲坐着,……那模样与狱中人也没有什么不同”。“修道院有阴暗的圆顶卧室,室内奇冷”,小杜丽边走边想,“这个地方坡有点像监狱”。不光欠债者生活在监狱当中,富人的生活也如同监狱一样。金融家莫多尔虽然腰缠万贯,他的神态自始至终像一个长期受监禁的囚犯。他总是“对于袖口,表现出颇为不安的神色”,“双手紧握在硬绷绷的外套的袖口下面,好像自己要把自己送去拘留似的”。

3、骗子——《小杜丽》中的群丑图

监狱这一意象的真正含义是社会的腐败与堕落,虚伪与期骗。小说中人与人之间不以诚相待,行骗成了生存的必要法则。正如书中人物费迪南德说的那样,“我们少不了欺骗,没有欺骗我们就过不了日子”。在《小杜丽》中,狄更斯生动地刻画了众多的骗子。

与小说开篇就描绘了马赛监狱一样,《小杜丽》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位骗子里高先生。里高凭着骗术混出了监狱,逃脱了法网。他一边称为“四海为家的绅士”,一边干着行骗的勾当。“马夏尔西之父”杜丽先生因欠债而被囚禁在马夏尔西监狱,生活贫穷,靠小杜丽来养活。他却常常倚老卖老,骗取其他囚犯的财物,而把所骗财物称为囚犯给他的“礼物”。道貌岸然的画家戈文说作画就是为了出卖,干什么都是出卖,除此之外,“什么都是骗人的”。

与善良淳朴的小杜丽相反,她的姐姐芬妮一心想进入上流社会,连一个也愿意嫁,她说:“聪明不聪明的问题嘛,我心里也真怀疑,聪明的丈夫是不是真和我和的来”。她觉得斯巴克勒有一个好的职务,自己能够进入上流社会,连他是也不在乎,不但欺骗别人,连自己也欺骗。小说中最大的骗子就是金融家莫多尔。莫多尔先生,在旁人眼中“是个没有耳朵的弥达斯,……凡好事都有他参与,……”。但实际却是一位骗子,喜欢摆阔来骗取别人的信任。别人只知道他富有,其余一概不知。“除了能够生钱外”,“没有人知道享有如此盛名的莫多尔为任何人……,-死活不论-做过任何好事……”。

除了上述典型的骗子之外,《小杜丽》中不乏其他意义上的骗子。如巴纳克尔家族的大小成员们。他们拿着俸禄却什么也不做,整天想着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伤心园”的房主卡斯比,他向穷人敲骨吸髓,“连石头里都要榨出血来”。克莱南太太,她隐瞒并侵吞了留给小杜丽的遗产。可见狄更斯笔下十九世纪的英国是一个骗子横行的国度。在这里一切都是欺骗,社会便是一座监狱。

4、关爱——解决社会弊病的良方

在《小杜丽》中,狄更斯指出整个英国社会是一座监狱,一切都是欺骗,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悲观无望的气氛当中。然而狄更斯并非一个悲观主义者,在他的世界里,罪恶与财富,卑贱与体面,衰老与青春,死亡与新生总是纠结在一起。他一方面批判揭露腐朽堕落的社会现象,但同时试图化腐朽为神奇,寻求良方来解决社会的弊病。这一良方在狄更斯看来便是关爱,关爱这一信念始终贯穿小说始末的。

小说中关爱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仅指男女之间的爱,还包括了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以及强者对弱者的怜爱。在《小杜丽》中,小杜丽便是爱的化身。她像一位母亲一样尽心的照顾自己的父亲,帮助自己的姐姐,哥哥、小玛吉。除此之外,关爱还体现在克莱南与小杜丽之间的爱情当中。他们之间的爱情是非物质的,超越了财富的界限。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他们默默地走下去,来到喧嚷的大街,难舍难分,无比幸福”。另外,小说的其他人物之间也体现着不同程度的爱。如弥格尔斯夫妇对孤儿出生的哈莲特的爱,弗罗拉对小杜丽的关爱等。关爱是横贯《小杜丽》中的又一大主题,是狄更斯眼中解决社会弊病的良方。但从本质上说,狄更斯的爱基督教的爱,他的爱是基督教的慈善。

5、狄更斯——伟大的小说家而非激进主义者

从《小杜丽》中,可以看出狄更斯看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种种弊病,并试图以关爱来解决这些弊病,但他的道路似乎走不通。总体而言,对于狄更斯的指责集中于:狄更斯没有鲜明的政治目标,其思想过于保守,缺乏政治深度和连贯性[4]。这些指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成立的。因为狄更斯是怀着矛盾而又复杂的情感去看待整个社会的。一方面作为伦敦佬,面对工业化和都市化下的伦敦社会,他极为不满,“常常连接几个小时伫立街头,或者探头窥视阴沉沉的庭院,或者出神注视阴暗发臭的小巷里的市民。”另一方面又喜爱伦敦,心理却离不开自己熟悉的伦敦。正如弗兰茨·梅林所说:“当他远离伦敦外出度假或旅行时,常常因为听不到街上的噪音而抱怨”,“这种噪音对他的文学创造是必不可少的……” [5]。

理解了这些才能把握狄更斯及其小说。如果把狄更斯当作一位激进分子,期望在其小说中找到深刻的政治思想,我们会感到失望。因为他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只不过是一个背景,一个施展其才华,出色的创作和人物刻画的背景。当然这也不能否定《小杜丽》的社会价值。它是狄更斯“最为成功的一部小说,因为它不仅宏伟,而且给人们启示,它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的图景(几乎包括一切重要的事物)” [4]。

【参考文献】

[1]葛桂录.中英文学编年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9:141.

[2]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353-368.

[3]金绍禹(译).小杜丽[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罗经国.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Margaret Drabble. A Writer’s Britain: Landscape in Literatur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1979.

上一篇:科学教师的“教”与“学” 下一篇:李璟、李煜词抒情特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