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缘何总感觉物价涨了,“钱袋子”未涨

时间:2022-06-18 12:25:48

截至2011年8月初,随着中国内地各省区市统计部门2011年半年报数据的全部公布,“钱袋子”涨得比CPI快的结论也随之出笼。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14.3%(重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24.1%(重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10.1%(北京),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12%(上海);而同期CPI涨幅在4.3%~5.5%。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19.4%(海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31.7%(海南);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11.3%(河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15.4%(浙江);而同期CPI涨幅在4.7%~6.6%。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18.2%(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24.7%(吉林);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11.5%(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19.9%(安徽);而同期CPI涨幅在4.9%~5.8%。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15.9%(新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高是27.4%(甘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8.68%(青海),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低是12%(内蒙古);而同期CPI涨幅在2.8%~8.2%。从数据来看,内地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

然而,面对“城乡居民‘钱袋子’跑赢CPI”这样一个统计结果,大多数老百姓的感受却是:不仅自己的月收入没有什么增加,反而对物价的上涨却“深有体会”。公众缘何会对“城乡居民‘钱袋子’跑赢CPI”这样一个统计结果有如此的“感觉落差”?

细想一下,其实有“感觉落差”是非常正常的。原因在于:2011年以来,CPI一直在上行是大家感受最深的事实;同时,为抑制CPI上涨而实施的货币收紧措施也让实体经济感受颇深。这样一来,伴随着CPI于6月份创出近3年来的新高,一方面城乡居民感到自己的“钱袋子”在不断缩水,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吸纳大量就业人员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更是因成本上涨和资金短缺面临困境,甚至举步维艰,企业能够确保职工收入“原地踏步”就已经相当不错,涨工资自然不可能。两种现实的真实感受,必然导致“感觉落差”的产生。

因此,当“‘钱袋子’涨得比CPI快”的结论一出笼,自会让许多人产生疑问:我的工资并没有增长,哪究竟是那些社会群体工资骤增呢?如此看来,“钱袋子”跑赢CPI,只能说是“平均”增长的结果,即是极少数个体的骤增拉高了多数个体的增长。比如,许多城市公务员群体工资未见增长;多数工矿大型企业职工的收入还是“原地踏步”;而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最好的也是“原地踏步”;农民的收入虽然数据显示多是双位数增长,但我们无法忘却4、5月份席卷全国的“菜贱伤农”事件……如此局面的存在,我们自然要试问:难道是多数个体的“钱袋子”跑赢了CPI吗?显然,这是说不过去的,“感觉落差”的产生当属合情合理。而且,从现实来看,公众患有“多疑症”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多年来,对于居民收入增幅问题,统计部门的统计数字屡屡被诟病,让公众感觉“被增长”;同时,对于CPI问题,不少专家和公众也认为常常“被低估”,不能反映公众的真实感受。按照这些惯性逻辑与认识标准,公众对“‘钱袋子’跑赢CPI”这样一个统计结果有“感觉落差”应该说非常正常。

可见,产生“感觉落差”的背后,其实有着许多深层的因素。比如,统计数据中关于食品所占比重和权重还要继续加以提高,才符合市民的真实心理感受;抽样统计时要科学确定各个个体的比重和权重,尽量覆盖到所有人,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准确,减少目前大部分人收入“被增长”的情况(因为民众的收入有增加的、持平的和下降的);统计居民收入数据时,要改变仅仅用工资性收入来考量的局面,应将年终奖、利息、股息、红利以及单位其他福利等包括起来,让遗漏的其他“隐形收入”显现出来,改变一部分人感觉自己的收入增幅较低、甚至不增的认知误区;在人力资源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趋势下,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必然是对抗通胀中唯一可以接受的“上涨”理由……

“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PI!”这是民众在物价上涨期间的习惯性调侃。现在,各地统计部门站出来说: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这的确是件好事,也是民众期望的事。但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千万别被这个统计出来的数字迷住双眼,甚至沾沾自喜,进而无所作为,要知道,从长远看,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降低CPI还有许多具体细微的工作可做,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让物价陷入年年调控年年涨的怪圈。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居民收入增长从来都不是为了“跑赢”CPI,而要“跑赢”经济发展速度。这一观点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表述得更加明确――未来国内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但现实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9.6%,而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只有7.6%。如此看来,如果把31个省(区、市)的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绝大多数都难以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总之,在城乡居民收入没有“跑赢”经济发展速度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只“跑赢”一个原本就应该控制住的CPI,显然不值得各方沾沾自喜。因为,要真正消除城乡居民对“‘钱袋子’跑赢CPI”有“感觉落差”的问题,必须实现经济发展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多地分配给普通民众,做到大多数民众收入的实际增长要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上一篇:离岸市场为何不会分流国内人民币流动性 下一篇:外资抢占我国家电回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