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财政的公众监督

时间:2022-07-15 12:13:48

浅析国内财政的公众监督

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一般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的,但市场机制自身存在诸如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效应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各种缺陷,往往会引发市场失灵的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因此,必须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作用,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弥补市场缺陷,保障分配公平。自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起飞,全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保持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2002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量为1.8万亿元,而到2011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则超过10万亿元。十年间全国财政收入大约增长了9.5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政府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导致居民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滑,也使得近年来一些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因此,把蛋糕做大是一方面,如何切蛋糕又是另一方面。面对快速增长的公共财政,如何用好它就成为了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让公共财政真正成为民生财政,就必须引入公众监督的力量,从而规范政府公共财政的收支行为,让公共财政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一、当前社会公众在监督公共财政问题上的关注重点

1.税负过重: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已经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200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在当年了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报告指出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仅次于法国位列全球第二。这份报告的引发国内各界关于中国税负究竟高不高的热议。虽然在这场争论中各方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没有争议的一点是十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呈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税收平均每年增长19%,远远超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据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测算,剔除通胀因素,从1995年到2010年,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在15年间增长10倍,而同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增长了2.2倍,农民收入只增长了1.7倍。

2.阳光财政: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二。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三公支出所引发的财政信息公开问题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公务支出缺乏监管,三公支出的数额和去向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谜团,甚至有学者估计,全国各级政府一年的三公支出高达9000亿。尽管在2011年7月,财政部公布了中央机关2010年三公支出为94.7亿元,但由于公开细化的程度不够,导致社会公众很难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社会公众对三公支出的质疑实际上折射出我国当下财政制度的不透明。任何一个政府的权力来源都源于本国人民。政府只有在征得公民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课税和使用税款,以及从事其他公共财政活动。同时,既然公民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提供者,是政府的委托人,自然有权利去了解公共政策的实际运作过程,有权全面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信息公开,对于政府是在民主社会中所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对于公众,则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力。

3.资源分配: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三。公共财政属于政府“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的经济活动。公共财政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这不仅是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公共财政的支出最终都要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公众对政府财政资金进行监督不仅具有充分的法理基础,而且也是公共财政本身存在的基础。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活动必须纳入社会公众视野,遵从社会公众的意愿。虽然近年来政府的财政收支增长迅速,但公共财政的使用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财政从性质上仍然体现出明显的建设财政和发展财政的性质。在每年政府公共财政的预算支出中,用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份额还比较少。如果不能完成从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的转变,居民医保、社保和教育的“老三难”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

二、社会公众在监督公共财政问题上的作用分析

首先,社会公众监督公共财政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近年来,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设施建设时,由于受体制限制和利益驱动的影响,往往违背科学决策原则,忽视经济发展规律,唯GDP主义盛行,热衷政绩工程,往往导致很多项目存在着建设成本高,运作效益低,缺乏科技含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绩效。扭转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有效途径就是公开预算,接受人民的监督,从而有效地减少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重复建设、政绩建设和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社会公众监督公共财政能够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约束官员对财政资金的使用,从而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向全社会公开财政信息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义务,建立法治政府最为关键一点就是依法治财,因为政府权力的滥用大多都涉及财政资源的滥用。要让政府依法办事,就必须从监督政府用钱入手,约束并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是保证政府依法治理最有效的手段,也能对政府官员权力进行有效约束。

再次,社会公众监督公共财政能够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财政公开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政府机关财政活动缺乏透明度,为某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暗箱操作提供了运作空间。我们经常会发现,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大多在那些掌管财政资金的官员身上发生。如果财政预算不公开,行为便极易发生。

最后,社会公众监督公共财政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公民意识,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公开预算不仅能够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还能极大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纳税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财政资金的公开化也有助于大大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节约纳税人资金的同时提高政府诚信度,最终有利于促进纳税人与政府的互信。

三、结语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监督,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因为公众监督是来自政府体系外的监督,完全不同于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这种监督既体现了人民政府的性质,也是促进政府工作的一个高效和有力的手段。只有通过有效的公众监督,财政工作中的一些不透明、不合理的东西才能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在公众的压力下得到合理和妥善地解决,保证公共财政的健康运行,规范财政资金的运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做到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失去了公众监督的政府财政,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

上一篇:基于Linux的嵌入式网络存储器设计 下一篇:论德育经济功能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