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中反思 在项目中收获

时间:2022-06-18 11:33:04

在行动中反思 在项目中收获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发现公共问题,民主选定研究问题,通过研究,对原有政策进行一系列的修改或编制新的政策,并向政府及相关机构推荐该政策以解决这个公共问题的一种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开始,通过课题引领、教师培训、典型带动、区域联动、观摩研讨、交流评比等策略推动全市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共有12个市、区43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公民教育项目活动。2006年10月我们承办了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听证会展示活动,我们有15个项目案例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参与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基础教学成果特等奖。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了学校德育方式的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德育低效的现状,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公共政策的修改和研制的过程,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在行动中反思

反思1:领导重视是项目在中国本土开展最坚强的保障。在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省、市、区教育行政部分和项目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周稽裘亲临苏州的听证会场,并作重要指示;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部署苏州市整体的活动;苏州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黄甫志新指挥听证演示会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祁建新院长参加了研讨活动。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各项目学校的领导不仅支持活动,而且深入课题一起参与活动。领导的重视,保障了苏州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地开展。

反思2:专家引领是项目活动最迫切的需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德育模式,如何去理解如何认识这项活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有哪些具体步骤?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怎么开展?在项目的开展中我们迫切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2005年12月在平江区敬文实验小学,举办了项目活动的第一次培训,江苏省中小学研究室主任鞠文灿作动员报告,拉开了苏州市中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序幕,点燃了苏州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星星之火。2006年2月苏州市第一所项目实验学校――新区实验小学开始了第一个项目课题的研究,并于同年6月举办了苏州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次听证展示活动。在此过程中,江苏省中小学研究室主任鞠文灿和德育室主任杜文艳老师多次来苏州指导,他们不仅培训我们的指导老师,还亲临听证演示活动作具体的指导。专家的指导解决了我们在活动中的迷茫与困惑,引导我们有序地向项目活动的深度开展,同时,使得苏州市的项目活动得以很快地广泛推进。

反思3:教研员是项目活动的推进者、研究者和全程的指导者。苏州市和各市、区两级教研员是当地项目活动的推进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指导者。大市和各市、区两级教研员深入每个学校的每个课题全程参与研究指导。特别是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六个步骤的具体活动?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寻找到所选择的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证据?如何阐释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何组织听证活动问题?听证活动中听证员如何提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听证活动?教研员全程参与活动,和老师一起研讨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保证了项目活动的具体操作更规范更有效,推动了各地项目活动的深入开展。

反思4:典型带动是项目活动向广度发展的关键。项目活动开始时,我们以苏州市新区实验学校为典型,以《小区内校门的交通安全问题》研究为切入口,在全市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观摩、研讨、培训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市、区各选一所实验学校参与项目研究,成为当地的典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观摩研讨及推广活动。 12个市、区12所学校的12个项目课题成为典型,带领了各市、区全面地展开项目活动。在2006年10月承办的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听证会展示活动中,我们在所有的项目学校中精选出19所学校的26个课题成为课题研究的典型,向中美专家和苏州全市的学校演示听证。学生关注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得到了美国同行和省、市各级领导专家的好评,也为苏州开展项目课题研究树立了典型,为以后扩大实验学校的范围奠定了基础。

反思5:培训是项目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的保证。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加强对项目指导老师的培训,使教师走出迷茫,能规范、有序、科学地指导学生活动。 一是全大市综合培训:自从2005年开展第一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培训活动以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分别在新区实验小学、吴江市莘塔小学、常熟市石梅小学、常熟市商城小学、园区星海学校等地开展了理论讲座、实践摸拟、现场观摩、专题交流等各类的培训活动。二是以老带新的针对性培训:老的实验学校要总结已有的经验,以指导其他新参与实验项目学校的工作,针对具体一个个环节中的一个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培训与指导。

反思6:协作联助是项目活动深入开展的途径。我们通过各市、区之间的协助互动,区域联动的方式,整体推进了项目活动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首先,我们创建了苏州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协助组,协助组的成员由各市区品德教研员和26所骨干学校分管领导和指导老师组成。这是项目实践活动的基础,是推动项目实践活动的依靠。协作组进行明确的分工,按照美国公民教育活动策略的六个步骤分成了6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个地区和4所学校合作联动,小组内通力合作,重点负责研究其中的一个步骤,各小组间又是一个整体,合作联动,大家分工不分家,定期开展互动式的交流研讨活动,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实践与项目研究的深入开展。

其次,各市、区成立“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心组,严格按照美国公民教育活动策略的六个步骤,深入推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1) 确认要研究的问题。(2) 收集资料。问题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去收集、评价有关这一问题的各种信息。(3)评价公共政策,制订学生自己的公共政策。(4)制订行动计划。(5)举办听证会。(6)反思与总结。对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反思与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有利于指导今后项目课题的研究。

反思7:观摩研讨、交流评比是提升项目活动的策略。观摩研讨活动促使各地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提高项目活动的质量。大市进行有计划的开展各类研究、交流、观摩活动。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每学年要保证组织三个“一”活动:一次经验交流活动,交流在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交流通过活动学生获得的提高和成长;一次评比活动,有课题的方案的评比,有听证展示活动的评比,有课题研究成果和教师的论文等评比;一次观摩活动,各市、区轮流向大市展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场,大家一起研讨值得推广的做法与经验,指出可以改进的建议。我们在反思总结中,一是围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六个步骤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二是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整体开展得好的地区、好的学校和好的指导老师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使我市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能在经验和典型的带动下有效生动地开展起来。

二、在项目中收获

收获1:从注重道德认知向注重道德实践转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用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努力寻找他们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经历过的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这样可以使学生走进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去经历一次次的道德实践活动,用自己参与社区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的实际行动,来体验和表现自己的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不断升华这种情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从而为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苏州市新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与社区有关的11个公共问题,41.6%学生投票选择了与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有关的课题。随后,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走访了物业管理、园林绿化、交警大队、规划局等部门,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上网、请教老师、家长和律师等方式,寻找相关的法律政策,经过大家的研讨设计了分时段放学等五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们在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表现出的对学校的感情、对生命的尊重等,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惊喜,项目活动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认同和赞扬。

收获2:从注重认同接纳向注重参政议政转变。国民的公民意识是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再是只让学生简单地接纳政府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从寻找社会存在问题开始,努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原因,分析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府制定的相关公共政策的不足之处,认真研究需要完善的具体内容,并向人大或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进而通过听证活动,使政府有关官员与学生平等对话,形成新的国家法律法规或政府的公共政策。

例如,苏州市宝带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宝带桥的保护和开发研究”项目实践活动中,对现有的宝带桥的管理提出了四种保护开发的建议:建议一,开通旅游专线,设立公交站点,建造停车场;建议二,建造“宝带桥公园”,修建水上观景台;建议三,在宝带桥的五十三个拱形桥洞上装上漂亮的串灯,在桥的周边装上路灯;建议四,开发桥文化,注册“宝带桥”商标。在参与宝带桥的保护与开发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道德品质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收获3:从注重知识教育向注重参与公共生活能力培养转变。公共生活的能力是指公民参与公共生活中与人沟通,进行演讲,进行讨论,组织活动,参与选举,处理纠纷,维护权益,向责任部门或者媒体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等能力。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制定和实施社会调查方案,亲自体验社会调查的困难,并在实践中提高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学生努力学会从多角度收集信息,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学习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学习向政府及社会宣传自己的方案。而且,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分工协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演讲水平和思辨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也随之大大拓宽,学生的法制意识、公民意识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养成、增强和提升。

例如,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学校的学生开展了关于“校门口拥堵问题”的研究。学生们通过自主地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活动确立了要研究的课题。他们每经历一个阶段都会进行反思,像老师一样写活动随笔,随时修正自己的课题研究思路,他们不仅能够采纳信息,汇集信息,了解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找到一条有用的政策法规或者是合理化的替代方案,学生还发动家人、亲友的社会关系,积极联系规划局、公安局、社区管委会等政府职能部门,他们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听证活动中很多同学由开始的拘谨到逐渐地大胆演讲,由紧张的对话到从容平等的交流,甚至能够大胆地追问和快速地应答。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处理公共生活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收获4:从注重被动的“他律”向注重主动的 “自律”转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孩子们的是多元而久远的收获和进步,其中重要的是德育活动从教师教育的“他律”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自律”行为。在公民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突破了教师、教材和教室的束缚,走进生活,走入社会,成为项目课题的学习者、研究者,成为问题解决的亲历者、参与者。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把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未来链接一体,主动把自身与公共事务紧密联系起来,以公民身份关注、介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活动,独立、自主、富有责任的现代公民人格不断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外显为学生的行为。

例如,苏州市留园路是留园中心小学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著名园林――留园门前唯一的道路,来留园游玩的中外游客会都要经过这条街,可以说留园路也是苏州对外的一个窗口。苏州市留园中心小学的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留园路上的店铺面积小,店面破旧;店铺经营没有苏州特色;店铺设计凌乱,没有统一规划等问题,确立了“改造苏州特色的留园路”的项目研究,因为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学生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关注社会的意识、民主的意识油然而生。为了使自己的建议得到落实,学生分别给街道主任、区人大提案组和市长写信。在这过程中,无论是品味成功,还是体会失败,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体验,所以他们的感悟是深刻的,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是高效的。在这样自主的行动中,学生关注社区、关注家乡的公民责任意识是通过自我形成的。

【胡春娜,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

上一篇:十五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研究综述 下一篇:让公民教育之花盛开在农村的沃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