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愚公移山》一文教学

时间:2022-06-18 11:19:39

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愚公移山》一文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并能与现代通讯设备形成网络,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合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智慧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用于辅助教学,整体优化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例如,在讲《愚公移山》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基于网络资源的语文教学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用计算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将这种好奇心和情感诱发出来,并促其形成一种持久的、动态的、积极的、高效的学习内驱力。

一个长须老人背着土石,一边哼着“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语文的导入方式不可比拟的震撼力、影响力,唤醒了学生尘封内心深处很久的那份高亢的情怀。flash中时空交错的画面其思绪无限拉伸、延展。学生在听、看的同时,广泛接受着声音、画面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文学中美得以以音乐的方式凝缩再现,再现本身己经含蕴了极丰富的现代信息,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间的心灵的距离,使其更切合现代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吸引其专注力。体味、沉吟中,也使古典文学的语言重又有了现代生命的灵性。

听完,教师适时一问:你认为那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一问,可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归纳、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适时控制,自然转题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愚公的涵义是什么?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经典名篇,它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较强的神话色彩,历来脸炙人口。对这样一个名篇,我毅然抛弃了疏通字句等惯常做法。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问题:“同学们,愚公是人吗?”。学生说:当然是人,课文中明确的写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从文学形象的角度来看,愚公是人;但从寓言揭示的核心来看愚公不是人。正如刚才了同学所言,他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一种积极向前、迎难而上的斗志,一种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信念。正是有了这种非凡的“精神素质”,才有了他那句极朴实的却又让人听而生畏、又肃然起敬的、锤落轰然的话:“吾与汝华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有人说愚公是个疯子,也有人说愚公太狂妄了。可是不要忘了,我们人类正是有了这种看似疯狂的“精神”,才实现了卫星上天,登上月球的梦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是何等高远、壮阔的胸怀?有了这种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精神以及坚定、乐观、豁达的信念,何坚不摧,何难不克?

三、网络教学的黑板是“自由论坛”

另外,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完全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我这儿有适合学生做题,发表意见的学习平台,就是自由论坛,学生可以单击进入“自由论坛”板块。设定时间,参照所给题目或随意发言,写一段话。目的是通过“写”将学生自己的“朦胧、模糊的思想明晰化”,“对零星、残缺的思想片段进行修正、补充、发展,使其相对完整化与逻辑化,并将纷乱、无序的思想系统化、有序化”。我深知,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和写是脱节的。其最大弊病就是脱离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学生内心真实感受、理解和情感。而“自由论坛”板块设立,就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化静为动,变僵为活,充分拓展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积极思辨、乐观向上的表达真实思想与情感的语言环境和民主气氛。同时,直观、及时的评析更加快了反馈的速度,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四、用计算机进行课文的教学

我个人主张,书中已经有的、学生一看就懂的“知识”,就无需教师再去“嚼碎了喂”,教师只需拣拾要点并给予必要的突出、强化、检测和补充,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了。

借助计算机,学生进入“搬山游戏”板块。课文中的知识难点如句式、通假字、虚词的用法、实词的意义、翻译等都被设计为一个个“限时闯关”作业。游戏方式又颇切合学生的兴趣,较好的吸引学生去专注的解决问题,寻求获胜的喜悦与激动。这一模块,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要求,即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并积极将主体教育思想落实到实处。同时,这一时段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善意的评估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天性,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在适时有效的监控(即个别化教育)中又切实弥补了许多人易忽视的“人机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间情感的缺失。

另外,这一板块的设置,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探究、发现、自主的态势。而这种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和作用方式,正是学生的需要。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这一利器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计算机教学渗透各科的教育教学从中学生抓起,不失为良机。实践证明,计算机借助语文教学进行渗透,是培养中学生成为未来主流社会舞台重要人才的手段,也是教育一直为之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国民素质教育应有之义。

上一篇: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轻松教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