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针灸治疗强迫症的应用

时间:2022-06-18 10:06:26

临床护理路径在针灸治疗强迫症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针灸治疗强迫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强迫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分别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Y-BOC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知识、营养饮食、安全管理、活动与睡眠、药物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心理干预用于针灸治疗强迫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明显改善强迫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心理干预;强迫症;针灸强迫症

属于临床常见神经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强迫情绪、意向和动作,其发病与强迫人格存在密切联系,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心理干预是强迫症患者常用护理方法,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该护理方法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整体护理模式,能够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2]。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们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心理干预对30例强迫症患者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强迫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关于强迫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其他精神障碍;③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4(38.49±10.26)岁,病程1~3(2.15±0.28)年;文化程度:高中16例,专科8例,本科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6(38.57±10.22)岁,病程1~4(2.23±0.29)年;文化程度:高中18例,专科7例,本科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①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采用温和语言加强沟通,对患者心理及行为表示理解,重视患者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②向患者讲述强迫症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等情况,重点讲述强迫症危害和治疗必要性,促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③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与其共同进行情绪分析,纠正不良认知。④根据患者兴趣和爱好组织文体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①成立临床护理小71组。由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化培训,包括沟通技巧、服务理念、缓解压力等,经考核通过后准许上岗。②制定护理路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和职责,准确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合理护理措施,详见表1.1.3观察指标①护理效果:根据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4]进行评估,其中疗效指数为护理前后Y-BOCS评分与护理前评分的比值。疗效指数降低>75%为痊愈;疗效指数为50%~75%为显效;疗效指数为25%~49%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之和的百分比。②心理状况: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Y-BOC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HAMA包含躯体性和精神性焦虑;HAMD包含胃肠道症状、自知力、入睡困难、阻滞等;Y-BOCS包括主诉强迫思维和行为;3个量表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③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知识掌握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含疾病知识、营养饮食、安全管理、活动与睡眠、药物知识,每项均为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见表2。2.3两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3.

3讨论

强迫症属于临床常见精神疾病,由于强迫观念支配而重复出现没有现实意义的动作,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认为与社会心理和生物学因素有关。目前西医多采用药物治疗强迫症,但长期治疗可降低患者依从性,导致效果欠佳[6]。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在治疗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心理干预是强迫症患者常用护理方式,通过关注情绪变化,能够正确把握患者个性特点,分析强迫观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能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通过讲述疾病相关知识,能够使其认识到疾病危害,从而改正不良认知[7]。通过文化娱乐活动,能够促使其从强迫观念中转移出来,逐步改正强迫行为。但心理干预仅针对患者心理,缺乏系统性,因而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新型护理方法,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等特点,通过分阶段对患者实施护理,能够实现无缝隙连接,从而提高护理效果[8]。入院初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带领其熟悉环境,能够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使用客观语言引导患者阐述自身强迫症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其说明内心困惑,有助于从根源解决患者心理问题[9]。邀请专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座,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病情,增强治疗信心。于稳定期进行对症支持护理,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使其逐渐适应不完美体验,有助于从强迫思维和观念中解脱,并寻求适当方式解决焦虑情绪[10]。通过认知行为治疗,使患者正视性格缺陷和弱点,有助于打破行为、认知、情绪障碍之间恶性循环,缓解过分追求完美所致强迫情绪。娱乐治疗是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制定的护理方式,能够转移强迫情绪,适应自然生活方式[11]。寻求家庭支持,家属采用温和、耐心语言与患者沟通,在充分尊重其自尊心同时给予理解和宽容,能够有效改善强迫症状。在恢复期给予饮食和睡眠护理,能够保证患者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心态。给予安全护理能够把握患者情绪变化,预防冲动行为,确保生命安全[12]。有研究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心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实施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强迫症患者护理效果。另有研究表明,对强迫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强迫、焦虑情绪[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AMA、HAMD、Y-BO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二者联合能够改善强迫症患者不良情绪。有研究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心理干预能够促使强迫症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知识[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疾病知识、营养饮食、安全管理、活动与睡眠、药物知识评分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二者联合能够使强迫症患者正确认识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心理干预用于护理针灸治疗强迫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充分掌握疾病、药物、营养饮食等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效果。但本研究受到样本数量限制,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将重视扩大样本数量加强研究。

作者:农秋葵 李思珏 熊令辉 单位:广州市惠爱医院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原体性肺炎的应用 下一篇: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