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

时间:2022-06-18 08:52:56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人生角色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小学教育模式向中学教育模式转变,其生理、心理方面都在发生着剧变。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激发兴趣,培养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新渴求学习或参与的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

二、重视课堂教学,强化锻炼习惯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理解并掌握动作的速度快,体育课就能上得生动活泼,教学过程就能进展得顺利。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既要赏心悦目,让学生一看就愿意学,想学,又要规范,难易适度,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在西文国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密的组织教学,固定的课堂内容,而是一种类似“放羊”式的教学形式。他们所要求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去学习和锻炼自身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体育知识的理解。体育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这样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独立能力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提高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

学校体育课不应仅仅是传授单一的体育技能,而是要求把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加以重视,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其它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同时还要注意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长短结合、大小结合、课内外结合的广泛、生动、活泼的局面。即坚持长期各种运动队的训练与短期比赛相结合,以及定期举行的大型项目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和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展开,对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手段的新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直接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也容易接受。例如,学生对中长跑普遍存在“害怕”心理。除运动项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他们过去练习中,由于不得法,如运动强度密度不适合他们的身体负担外,结果自然产生了害怕心理,如果我们练习中采用了走跑交替练习,追逐练习,并采用“假信息反馈法”、分段计时练习等等。

三、科学指导,提高锻炼习惯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比如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智育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让他们认到,体育可以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在分数决定学生升学命运的今天,化适宜的体育课为调节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在教学中,除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外,通常较多的采用竞赛、游戏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也给有其它兴趣爱好的同学在一定的时间里提供“自助餐”的形式。满足他们的个性需要。通常说,符合需要,就会产生兴趣,才会有自觉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开展符合不同学生兴趣和身心特征的项目,例如形体健美、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等。让他们通过参与锻炼,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提高能力,从中发现锻炼的真正价值,使他们对健身锻炼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形成条件反射性的习惯。

四、开放教学,养成锻炼习惯

教师要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总结,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同时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体育意识,以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点评分析、继续练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玩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身乐趣。比如教师先提出短绳可以做哪些游戏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实践,一节课下来,全班50多名学生就可以创造想象出15种左右关于短绳的游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如此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教师则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课后再去创造各种关于短绳的游戏。如此,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维持到了课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严而不厉,温而不愠 下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