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下担保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时间:2022-06-18 07:28:12

经济转型下担保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升级,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存在。突出表现在供求结构失衡、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深刻体现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现状上。在这样的国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对已有的经济模式进行转换,以适应新的变化趋势,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担保体系,更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达到其促进经济再发展的目的。我们结合我国担保体系发展现状,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 担保机构 创新

一、担保体系与担保机构之简介

经济转型下,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急需找到新的融资方式,担保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是实现经济再次飞跃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一体两翼三层”的架构。“一体”指信用担保体系的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两翼”指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三层”指担保体系中中央、省级、地方市级三层面。

而在新形式下,担保机构一直扮演着银行敲门砖的角色,担保机构作为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担当的角色和任务日益重要。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分为三种,一是信用担保机构,二是互担保机构,三是商业担保机构。国家、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处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核心地位,目前约占全国担保机构的90%,它们是政府为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设立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对担保体系各组成部分进行合理调配;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约占全部担保机构的5%左右,主要分布在我国城乡社区;中小企业商业担保机构主要由工商联,私营协会,科技部门开发区以及公司企业组建,个别地方政府也有出资,约占全部担保机构的5%。从这个比例构成中可以看出,体系内的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政策性担保机构占主体,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比重不足,我国商品政策性担保,互担保机构,一时还难以解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主要原因是体现在门槛高,嫌贫爱富条件苛刻,抵押不合理,民营私企与中小企业贷款难如上青天。而中小企业由于不规范、产品产能不高、家族式企业发展的特点,导致许多中小企业难以通过银行格式化的信用等级评估,得到比较迅速、合理的融资。

信用担保机构的介入可以分散和减轻银行贷款的风险,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以保证,从而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畅通,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是如何确立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分担比例。欧盟成员国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比例为70%左右,而我国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比例接近100%,由担保机构承担全部的贷款风险是不合理的,因为这种担保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担保,它扶持的是经济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这样也导致了实体经济难以受到金融全球化的带动,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日益恶化。就好比温州、扬州等中小企业密集的地方,由于借贷困难,许多中小企业被迫向高利贷借款,这都严重妨碍了经济结构的合理规划和企业的融资。

二、担保机构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

当然,除去这些外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实质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外部信贷融资难。当前我国不允许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一是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比例为零,由于中小企业上市困难,通过股票发行融资仅占0.8%,通过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资金的进行融资比例约为30%,二是中小企业建立和扩张的70%资金需要自行融通,而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自行融资日益趋近饱和,融资困难出现,主要在于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困难。政府长期没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监管监督制度,当失信违约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惩处时,中小企业在偿还债务或信誉审视之间往往选择失信违约,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不佳,而且,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明确,缺乏银行所需要的财务,咨信等级等硬性合适的抵押品,以及有效的担保机制,这与银行批量化交易手续的标准无法适应。而信用担保可以一方面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分散风险和节约交易成本,这都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融资难的问题。

三、担保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用担保普遍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综合能力较差等现象,管理体制还有待提高。绝大部分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偏小、抗风险能力弱、人员素质差、业务不规范、缺乏科学的项目审查和风险管控等制度,导致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有限,担保功能作用难以发挥。

第二,担保业缺乏制度环境,缺乏风险转移退出机制。其监督职能缺乏一个主要的对口监管机构,分散于多个机构,以至于形成了“多头监管”的局面,这也是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目前,对担保公司的监管涉及工商、经贸、商务、公安、财政、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各地的金融服务办公室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承担了一定的监管职能,但这些碎片化的监管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要规范和完善对担保公司的内外部监督以促进担保行业发展。

第三,反担保措施严苛,也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公司难融资的局面”;担保公司业务单一,担保期限短,自身盈利能力差。

第四,由于担保业存在的高风险和担保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使得担保公司在担保业务创新上难以迈步。

第五,中小企业还存在信用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缺乏的现象,政府担保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收取的担保费也很低,其资金来源是以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而财政资金的划拨大多是一次性的,并且规模较小,所以政府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既不稳定,又很单一,缺乏资金补偿机制,与协作银行之间的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对称。这也是为什么政府担保机构数量众多,但是银行不敢发放太多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也较弱,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大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担保费用标准参差不齐且较高,中小企业负担过重,部分担保机构按同期银行担保利率的一半收取担保费,有的甚至更高,而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担保费为1%左右。

第六,部分担保公司不以融资担保为主业,从事非正常投资业务,甚至通过放高利贷、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成为少数大股东的“钱袋子”,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担保行业整体形象,危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例如,近期出现的某省、市少数担保公司放高利贷、非法吸收存款等事件。

第七,在人才需求方面,担保类专业性人才供不应求,高等教育体系里没有专门对口的专业人才,高学历人员对担保业专业知识的缺失严重影响担保项目的稳定性和整个担保行业效率的提高。

四、解决担保业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第一,政府应建立健全审批监管制度,规范担保业务发展,完善信用担保法规体系是担保行业得以长足发展的保障。

第二,担保行业应注重健全担保企业评级、项目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债券评估机构等服务体系,同时做大担保公司资本金,降低担保费用。

第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公司难融资的局面”,拓宽担保融资渠道,增加资本金是十分重要的方式。目前大多数担保公司除使用自身的资本金外还开展客户理财业务,也就是说以高息吸引个人储蓄客户来增大资本。这样做会通过给理财客户的资金安全带来极大风险,有非法集资之嫌。担保公司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既增大了资本又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第四,担保业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由于担保行业根本上是以落实政府政策、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目标的特殊行业,因此需要大力加强与政府合作,担保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政府组织协调和资源优势,拓展批发式担保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三峡担保支持九类人群就业创业、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等就是与政府合作实现政策性目标的范例。

第五,利用有效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在行业规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担保这个新兴行业来说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充分发挥担保业协会的作用,搭建一个连接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平台,并做好担保机构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切实为中小企业寻求资金途径,解决资金问题。在郑州有12家担保公司联合组成了担保行业联盟,对于现在鱼龙混杂的担保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六,积极创新。随着担保体系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以无形资产或者非金融资本作为抵押物的创新。例如,扬州市2001年的库存棉花质押,天津银行发放的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等,这一系列的创新,无疑是各地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同时,金融危机发生的这几年来,有些银行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都纷纷出台了一些无抵押贷款的新型融资方式,且不说是否真正做到完全无抵押或者贷款额能有多少,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无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选择,而这种选择也为担保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借鉴作用。

与此同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策,还要求担保业注重对担保业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构建信用担保体系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职能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他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担保人对商业银行作出承诺,为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可见,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的担保体系,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振玺:中小企业融资之道[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 刘萍:中国动产担保创新经典案例[M].中信出版社,2010.

[3] 彭建等:中国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 谭中明: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研究[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

[5] 姜海龙:中国特色中小企业演进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6]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议[DB/OL].上海政协,2009-06-30.

[7] 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发展问题探讨[N].金融时报,2011-08-26.

上一篇:论“三角债”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威胁 下一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