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产业统计的问题与改进

时间:2022-06-18 03:52:21

浅析文化产业统计的问题与改进

【摘 要】我国经济在不断深入改革,文化产业也在大势中迅速兴起。特别是陕北文化产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榆林和延安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但制约两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是重中之重。本文就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分析;问题;改进

上下五千年,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党和国家极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把文化产业纳入长期规划,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进行部署。文化产业面对新机遇,快速复苏和发展,同时对应的文化信息量也在迅速膨胀,需要更加完善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来支撑。

一、文化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文化的管理存在极大的缺陷,比如多头管理、政企混乱等情况。有些地区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像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部门都各自独立,管理凌乱,文化市场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陕西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文化名城榆林,秦明古长城、红硷淖、镇北台、扶苏墓 、李自成行宫等已基本行成独立文化产业圈。再有,延安则因“两黄两圣”更加驰名中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日益成为延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比较,文化产业的步伐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统计也在矛盾中变得更加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文化产业统计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陕西省内现存的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疏于管理和维护,已经出现老化的现象,导致很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这是源于社会对文化产业将来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的趋势认识不足,再加上政府长期以业绩为第一的传统思路以及行政机制所致。

2.对文化统计定位于“事业统计”,而非“产业统计”

通过多年来对文化产业的改革,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很多国有文化单位产权界限清晰、权责明晰、政企改革,成功实现了“转制”。同时,很多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也通过拓宽服务渠道,扩大服务对象,更好的承担公共文化宣传服务的重任。在这改革过程中,文化市场不断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并且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但是,从文化统计制度来看,文化产业统计依然还在事业单位时期的统计状态踏步,圆圆不能适应产业模式的发展。对文化产业进行统计操作的人员,对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了解不深,错误的认为现在一句的文化统计指标依然是事业单位时期的统计性质,从而无法对已经经过产业化、市场化变革的文化产业进行定量化分析,形成产业统计数据。

3.是较多关注“实物量”统计,缺少价值量核算

通过对过去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对于文化的统计,主要内容依然是人员数量、机构数量、图书数量等可以看得见的“实物量”指标。这些实物量统计,可以客观直接的反应文化产业的现状,并且可以清晰看出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但是,对于文化产业的价值来说,它的文化价值更是一笔财富,所以与单纯的进行实物量统计相比,采用价值量指标进行对文化产业的统计更加准确。价值量统计方法,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文化产品通过价值量进行叠加,正确反映文化产业的总体价值和发展趋势,同时还在另一方面体现文化产业中的各项指标发展的速度,带来的文化和经济效益,能够很好的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4.缺少文化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统计内容

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载体就是文化产品,而文化产品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化商品,二是文化服务。通过文化商品,人们可以进行娱乐活动、传递感情和信息,直接影响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文化服务主要是通过各种专业机构,为社会提供文化活动和艺术演出,更可以将社会的文化资源和信息很好的保存和传承。所以,对于文化产业的统计,不仅要对文化商品进行统计,还应该包括文化服务统计。对于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文化产品的价值体现,从而,对文化产业的统计也应该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指标。生产投入方面,除了人工、原材料投入之外,还应该包括期间的损耗。生产经营方面,除了可以准确掌握的成本、盈余,还应该包括其中进行非盈利性活动使用的文化商品。生产结果方面,依据产出的产品结果进行统计,不是从前根据投入费用来进行的统计。生产效率方面,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以及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增长速度相适应的统计。

二、提升文化产业统计科学性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陕北文化产业的资料分析,可以明显感觉到陕北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客观因素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尤其是自身观念的陈旧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了能够使陕北地区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充分发挥政治文化名城和人文资源优势,使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统计标准

将对文化产业的统计纳入国家统计系统,是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的第一要务。由于每一个国家和省的情况不禁相同,所以,对具体的文化产业统计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主要特点一致:对文化产品的统计不仅包括文化商品,还要包括文化服务。同时文化商品中,有传统的文化产品,还有新兴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总体覆盖的领域广泛,包含的项目繁杂,文化产业统计范畴是一门系统庞杂的学科。除此之外,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还要及时,连续,保证整个文化产业统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文化统计制度出了要有完善的统计制度,还要有合理的制度内容,要可以通过文化统计的指标,反映和掌握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比较明显的是现在的电子商务交易,很多可以软件和无形文化产品,不分国别和地域,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易,这样就不会被海关统计,从而影响了文化统计的准确性。文化统计还要与时俱进,尽早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制定相关的制度内容,使互联网文化交易纳入正规的文化统计。

2.确保统计经费

陕西省的文化基础设施大多由于入不敷出,迫于生计,将文化设施进行出租,导致了文化阵地的流失,很多文化活动无法开展。特别是作为陕西文化城市的榆林和延安,文化底蕴雄厚,但是文化事业经费却投入不足,并且在财政预算中没有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其中,这就使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文化产业统计更是无法实施。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该清楚认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目光长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和法规,使文化事业能够在近期重新复苏,缓解人们文化生活严重不足的窘状,使陕北文化继续保持以往强劲势头。

3.强化价值指标意识

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反映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实物值,更多的是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虽然,在我国的文化产业统计中,有了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指标,但是很多领导和统计人员对文化产业增加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具体统计工作中,很少进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统计。

文化产业增加值能够在一方面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但是仅仅这一个指标还不能完整、全面的反映文化产业的动态变化和以后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系统地价值量指标体系。在价值量指标体系中,要以文化产业增加值为核心,加入文化产业生产全过程的价值、文化产业构成内容、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等诸多指标。

4.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主观地随意性直接影响最终的统计数据质量。领导对文化产业统计的重视程度,以及具体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直接反应到统计数据上。只有保证领导和操作者对文化产业统计,具有足够的关注度,同时,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依照相关的统计法律法规进行操作,才能够使文化产业统计具有实用性。所以,我国要不断完善统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统计法律法规的出台,不断提高统计法律法规对领导和操作者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并且还要通过各种业务学习和案例宣传,对领导和操作者进行相关的培训,也利用各种活动,通过播放宣传片等灵活方式,在社会进行统计法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对统计法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步认识到统计法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公众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社会监督力度逐渐增大,使我国的文化产业统计能够真正得到保障,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打击和严惩。

三、结语

文化产业统计的数据资料,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只有真实的结果才能够为国家提供实用的信息,也是国家统计部门诚信的表现。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可以使国家准确、及时掌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且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方法,及时调整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为了能够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快速复苏和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却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陕北地区,要不断加强领导和统计人员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的额统计标准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文化产业统计走向正规,推动陕北文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炜.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J]. 理论界. 2006(03)

[2] 徐晓暖,李伟.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关于大连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 大连干部学刊. 2003(03)

[3] 张丽萍. 积极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4(01)

[4] 苗宁礼,林延岳. 文化产业的创新之道――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人民论坛. 2010(17)

[5] 张艳琴. 对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07(12)

[6] 陈少峰.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J]. 思想战线. 2009(02)

[7] 郑东育. 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04)

[8] 韩林根. 树立文化产业新理念[J]. 群众. 2002(05)

[9] 陈学璞. 论十六大对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J]. 桂海论丛. 2003(04)

作者简介:

田丽红(1978-),女,汉,陕西富平人,统计师,本科,陕西省府谷县统计局,研究方向:社科文统计。

上一篇:关于统一民生信息平台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社会创业过程模型的评析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