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症200例

时间:2022-06-17 11:36:43

[关键词] 电针;耳穴治疗;失眠症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05―01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瞑”,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现象,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轻者入睡困难或入睡后容易被惊醒,醒后再难入睡,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以至于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白天表现为疲劳乏力,打瞌睡,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不佳,烦躁易怒或者抑郁寡言等等。笔者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症20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72例,女128例,年龄22~8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6年。所有患者均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2、治疗方法

2.1 电针治疗取穴:百会、风府、风池、头维、太阳、上印堂、膻中、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患者仰卧或坐位,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选4~6穴接电针仪用连续波输出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三周后评定疗效。

2.2 耳穴治疗取穴:内分泌、肝、心、脾、肾、卵巢、神门,交感。病人常规消毒双耳内外,用医用胶布小块将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压双耳各穴,嘱病人每日多次不定时按压各穴,刺激量以自己能耐受为度,一周更换2~3次,5次为一疗程。

3、疗效标准

《新药临床研究原则》判定标准。近期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时间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4、典型病例

阿瓦古丽,女,维族,46岁。因失眠反复发作8年,于2009年4月25日至门诊就诊,患者6年前因子宫肌瘤全切术后,心情不佳,致使晚间不能安睡,起先服用安眠药每晚可睡3~5h,后逐渐加重,服药后也不能睡,最多也只可小睡1~2h,白天精神萎靡,透头昏欲睡,神疲,食欲不佳,烦躁易怒。大便干,小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来我科就诊。诊断为“不寐”,采用电针加耳穴治疗2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每晚不服安眠药可自行安睡6~7h,巩固治疗1疗程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5、讨论

中医学认为失眠主要病机在于心、肝、肾、脾的阴阳失调,失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其病理变化属阴虚阳盛,阴阳失交。可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伤寒六书》中说:“阳盛阴虚,则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若阴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针刺以上诸穴及耳穴治疗失眠,可达到调理髓海,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益气升提,健脑醒脑,宁心催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精神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5:171

[3]罗仁瀚,徐凯,周杰,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2):5―6

上一篇:针灸和口服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护理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