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体育报》近期奥运相关报道中议程设置特征分析

时间:2022-06-17 10:14:43

(5)《中国体育报》近期奥运相关报道中议程设置特征分析

在北京2008奥运筹备期间,尤其是当奥运筹备进入紧锣密鼓的倒计时阶段,大众传媒的奥运相关报道不仅是对奥运会开幕前筹备信息的传播,更可体现其对整个奥运报道的基调和独特视角。因此对这种报道的特征分析有助于理清其对奥运报道的思路和切入点,分析我国传媒议程设置同2008北京奥运会的关系,思索如何进一步改进奥运宣传的思路。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报纸,《中国体育报》是全国唯一以体育新闻报道为主的日报,拥有很强的体育新闻采编队伍,拥有众多知名记者、优秀编辑及著名专栏评论家。《中国体育报》拥有覆盖全国的发行网络和庞大的读者群体。根据最近一次权威机构所作的社会调查,在全国所有报刊中,该报的读者阅读率高居第六位。因此,笔者认为其在我国报道奥运的大众媒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研究中我们以2007年10月9日至2008年1月16日期间的奥运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相关的奥运报道计250条。

《中国体育报》近期奥运相关报道的数量和类别

数量分析。根据我们的统计,在2007年10月9日至2008年1月16日期间,《中国体育报》持续大量报道奥运相关信息,其中与奥运相关的报道共计250条。在每期固定的8个版面中,不定期地推出“深度报道”专版,集中报道奥运会的相关信息。从报道数量上看,作为中国体育界的官方媒体,《中国体育报》对北京奥运会是极为关注和重视的;从频度上来看。每个月的奥运相关报道数量都在40条以上,保持了较高的频度,且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呈明显上升趋势。

类别分析。《中国体育报》对奥运会的全方位报道涵盖了北京奥运会的各个层面。为了深入分析其奥运报道议程设置的特征,我们将奥运相关报道分为北京奥运会软硬件建设、中国健儿奥运备战、国外诸强奥运备战、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奥运宣传及其他相关5大类共50余个分类。

从表A中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报》近期奥运相关报道议程设置的热点依次为:中国健儿奥运备战(34.8%)、奥运会软硬件筹备(33.2%)、奥运宣传及其他(19.6%)、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9.2%)、国外诸强奥运备战(3.2%)。奥运会即将首次在中国举行,中国健儿的奥运备战和奥运会软硬件筹备无疑是我国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中国体育报》的报道契合大众关注的热点,在奥运筹备阶段的相关报道中为后续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总之,从《中国体育报》近期奥运相关报道的类别分析来看,其报道覆盖面较广,抓住了大众的心理,同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特点分析

传媒与读者“约会气氛”的营造。这里所说的“约会气氛”,是指报纸在重大比赛的前期报道中,营造出的一种对读者具有前置性、预设性的大赛气氛,目的是提前预约更多的读者关注随后的大赛新闻。约会气氛的营造,主要通过报纸在奥运会开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制造看点与卖点,以吸引读者,与读者产生一种类似约会的关系。有了这种“约会关系”,读者就会持续地、稳定地阅读这张报纸以及新闻,直至整个报道告一段落。《中国体育报》的近期奥运相关报道涉及面很广,不仅有健儿奥运备战、场馆建设等常规信息的报道。更有《大江南北,喜迎奥运》、《儒风法骨――记老警官张祝华的奥运情结》等全民迎奥运、全民参与奥运的报道,可以说《中国体育报》关注着奥运筹备阶段与此相关的方方面面,关注着社会各方,上自国家总局领导,下至普通平民百姓,从奥运参赛者到奥运建设者,都能见诸报端,找到他们的身影,充分体现了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东道主的理念。《中国体育报》近期如此持续大量的奥运前期相关报道,无声地暗示着读者在后续报道中将以更强大的版面、人力、物力投入和丰富、可读、充实的信息为所有读者调制一套精致的“奥运大餐”。营造出这种良好的“约会气氛”,无疑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作为一份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体育专业日报,《中国体育报》的近期奥运相关报道在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做足了文章。广度是指报道的外延化,是对信息的加宽处理。深度是指报道的纵深化,不仅要提供事实,而且要提供价值判断与解读。与信息短缺时代不同,信息过剩时期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中国体育报》的近期奥运相关报道不只停留在奥运相关信息的浅层报道上,更发挥了其专业优势。从运动训练学的观点来看,岁末是全年训练计划的冬训期,而2007年岁末至2008年年初的冬训是各支国家队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最后冲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中国体育报》连续推出了“冬训系列谈”、“国家体科所备战奥运会科技知识讲座系列”等多个有关中国健儿备战的专题报道,这种做法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奥运会和体育运动的认识。在有关奥运会的筹备报道中,《中国体育报》的报道也对奥运门票销售、奥运软环境的建设、开幕式的准备、志愿者的招募这些一般媒体较少注意的题材给予了颇多关注。

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曾说:“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这个“工具”要体现自身在奥林匹克传播,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就其根本而言,无外乎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达到沟通、整合的功效,促进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并积极投身从事与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相符的活动。“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文化与传播是互动的和一体的。”在传播活动中展现奥林匹克精神,把体育文化内涵融入各方面的报道活动中,真正把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内涵展现给世界,这是传媒介入奥运传播的最深层面。《中国体育报》在奥林匹克文化传播方面很有作为。2008年1月1日,《中国体育报》推出了“奥林匹克宣言”特刊,并在全球首发,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我们的报道取样中,类似《携手奥运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奥运文化遗产探索教育特殊规律》等有关奥林匹克文化内涵的报道频频出现,通过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充分体现了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宗旨。《让清新奥运从无烟开始》、《呼唤一届无烟奥运会》、《争取成为‘科技奥运’亮点――访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主任杜利军》、《科技营运:第五代体育场馆的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报道,也与“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北京奥运会宗旨合拍。

结语

《中国体育报》的近期奥运相关报道涉及面广,关注点多,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前期报道,为传媒后续报道与读者间营造了良好的“约会氛围”。其报道的议题设置体现了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主管报纸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承担起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契合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

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从历届奥运会的传媒报道来看,其主流都是传统媒体。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兴媒体正在兴起的背景下,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要成功地分享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媒体创造的机遇,必须重视突出自身优势,营造气氛,用版面和栏目吸引受众,与读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报纸这种纸质媒体才能在全面展示奥运的同时,亦承担起文化传承、中西交融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编校:施 宇

上一篇:(2)网络媒体奥运报道的热运作与冷思考 下一篇:在关注舆论中找准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