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审美的特殊性

时间:2022-06-17 08:42:46

浅析音乐审美的特殊性

摘要:音乐的审美具有特殊性,需要从它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中进行理解,才能更深刻地体会音乐的美妙。

关键词:音乐;审美;特殊性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语言”,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音乐所要表现的是代表生机与活力的诸如喜、怒、哀、乐之类的生命意识,但它并不是这些内心情绪毫无节制的自然发泄,而是一种有准备、有目的的情感表现形式。在审美对象中,音乐美是艺术美的一种形式,它毫不例外地遵循艺术美的普遍审美法则,但是作为审美对象,音乐又有着明显的特殊性。音乐是通过听觉感受到美的对象,它没有具体的语言,而是以乐音的有序组合作为情感的诱因进行流动的抽象语言,虽是一过即逝,却更能深入内心,并按照联想的规律,把那些和它们在自然形式、内涵所结合着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它表达出一种特有的思维逻辑,联系全部的审美观念,契合某一特定主题,从而统领着乐曲中的情感,最充分地表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它是形式和意蕴的高度结合,使人们随声赋形,引起共鸣,并能将内心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就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独特性。

一、抒情性与表现性

抒情与表现是音乐的特长,也是其艺术的审美追求。虽然,情感性是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但绘画、戏剧、叙事类作品中的情感是融入叙述的事件、描摹的对象之中的,是叙事中的情感渗入,它们遵循的是再现的逻辑;而音乐所传达的则是情感本身,音乐之声作为情感的载体,不必遵循再现的逻辑,可以直接披露人们的情绪,映射人们的心灵,其表现手段和表现目的是高度统一的。诚然,音乐不是情感唯一的运动形式,更不等于人的生理或心理机制的全部承受。音乐所直接呼唤、激发的是情感与情境、情绪与情怀。由于从情感体验出发,不同的个人,因生活经历不同而联想到的具体对象也很不相同。因此,可以说音乐的内容具有情感的确定性和对象的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点。

音乐突出的抒情性和表现性,源于其物质媒介――声音。声音的非具象性造型、非限定性语义,决定了音乐不能像绘画、戏剧等再现性艺术那样再现生活,却能够通过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弛等运动变化形式传达人的情绪状态、激发人的情感体验。贝多芬曾说过:“音乐应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抒发的情感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音乐情感表现的这种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往往可以给人的审美心理插上想像的翅膀,让音乐的美感情思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这种精神不是空洞贫乏的思维方式,而是洋溢着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反映。人们在领会与感受音乐情感时,不可避免地注入自己的参与意识,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救亡歌曲在传唱过程中所激起的爱国情感的轰动效应,成为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二、节奏感与韵律性

从音乐本身来看,音乐的审美形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听觉的感受,是心灵与之相契合的过程。构成它的基本物质材料是音响。音乐的音响是独特而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最鲜明地体现在节奏感和韵律感上。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属性,是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音乐没有具体的形状,却有抽象于人内心的“形状”,它纯粹在时间中绵延,必须通过节奏强化显示其运动的生命属性,从而构成音乐艺术鲜明的节奏感。音乐中的节奏主要由长短音的交替和强弱音的反复构成。有了节奏,声音的组接才会产生鲜活的生命力,因此,节奏被认为是音乐的生命。在节奏基础上变化,给节奏以一定的情感贯穿而形成了韵律。韵律在音乐中表现为起伏变化的旋律线条,旋律使音乐节奏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在肖邦《革命练习曲》中的基本动机,对于所有听众来说,是一种反抗的形象,是人激动的感情、高昂的士气像浪潮一样不断增长的形象。这种形象可以解释为多种多样,但是这种解释的界限范围却有一定的指向,它明显地受音乐运动类型决定,没有一个人会把这个形象理解为温顺的祈祷或海浪的平静。

三、过程性和流动性

人们把音乐称为“流动韵律的时间艺术”,这是由音乐艺术的时间特征所决定的。音乐在时间里的存在价值是以一种独特的流动形态提供审美信息的。时间上的流动性或不可逆转性,就成了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只有那些按照一定的高度、长度、力度、韵律等要素发出的音响,经过空间传导,在时间里流动才具功效性的审美意义。

音乐进行中,还有一种占有时间的特殊形式,即休止符所提示的音响暂停间隙。从审美的观点来看,这种无声的音乐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取向。在作曲的系统工程中,结合其它表现手段综合使用,往往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效应。如坚强有力、英勇果断或含蓄等情感的表达往往与休止符的运用相联系。当然,无声的音乐只能在局部状态中调节控制使用。

音乐对时间依存关系的审美价值,是通过二度创作的手段和表演的途径并最终在聆听欣赏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作固然要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但其审美意义主要在于对包括时间段的因素在内的各表现手段的综合设计,而音乐表演则是具有共同性的特点。从生物的生理机制来看,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有着时间体验方面的共同情感和经验积累,才能在时间上融通音乐审美观念,从而达成一致。因为对于音乐本身来讲,音乐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流动展开的艺术,流动又是时间过程的流动,这个时间过程是一个人情感流动发展的过程。突出的过程性和流动性,带来了音乐艺术在表现时间上的序列性,从而使音乐艺术的境界随时间的延进而逐一展开,而欣赏者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结构中获得逐层深入的情感体验。

在人类艺术的长河中,音乐具有其它艺术不可替代的特殊性,我们只有把握住音乐审美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去领略音乐艺术的美妙。

参考文献:

[1] 修海平,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3]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高校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