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时间:2022-06-17 05:08:49

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生活的数学化”和“数学的生活化”。这在我们新课程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 联系生活实际――学现实的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育是教师教“数学”(课本)学生学“数学”(课本),基本脱离实际,这让学生学得枯燥,又不知如何运用。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因此,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在教如何求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时,本人以备受学生关注的NBA篮球赛为题材组织教学,在多媒体播放姚明投篮录像片段以后,及时给出了这次比赛中姚明总的投篮数以及投中的篮球数,让学生求出这次比赛中姚明投中的概率。学生经历了一个现实背景中引发问题过程,从而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自身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和探究。

二、 应用生活现实――学有用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在初中数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很多学生都想到了每天骑的自行车前面的三角架,以及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时候门框上为什么斜钉一根木条,这些都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

需要提及的是,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又该怎样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本人以为,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例如在讲解完反比例函数这一章以后,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家用购电卡购买了1000度电,那么这些电所够用的天数n与小明家每天的用电数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如果平均每天用电4度,这些电可以用多长时间?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三、 利用生活体验――学有意义的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到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在讲解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后,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商场对顾客实行优惠,规定:1 如一次购物不超过200元(含200元),则不予折扣;2 如一次购物超过200元但又不超过500元(含500元),按标价给予9折优惠;3 如一次购物超过500元,其中500元按2给予优惠,超过500元的部分给予8折优惠。(1) 试写出顾客所购商品的付款数y(元)与所购商品的实际价格x(元)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像;(2) 某人两次去购物,分别付款168元和423元,如果他只去一次,购买同样的商品则应付款多少元?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有去商场购物的体验,所以感觉比较亲切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能真实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