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乐情境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06-17 03:20:35

浅谈“快乐情境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摘 要】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快乐情境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本文就如何践行快乐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进行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快乐情境法;角色扮演;多种媒体资源;探究小组

所谓快乐情境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快乐情境法通过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愿学、爱学、乐学的心理趋向;通过营造教学过程的快乐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快乐情境法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潜能,在快乐的心境中主动求知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施行快乐情境法,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容易形成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快乐情境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快乐情境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通过角色扮演,营造“快乐”的情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其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实践证明,把小品引进课堂,演练结合,评议相间,为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会话的编排到小品的表演,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小品直接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到七年级“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一内容时,让几位学生自编自演了这样一则小品导入新课: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前座的学生一直大声议论,影响其他同学的观看,引起矛盾,最后在班长的协调下圆满解决矛盾。学生看完小品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学生要多角度认识情绪的作用,需要调控,并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调节情绪。这样,通过角色扮演教学,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直接体验,点燃了学生的情绪火苗,使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使用幽默的语言,活跃“快乐”的气氛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能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而饶有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到八年级“不良诱惑的危害”时,教师如果空洞地跟学生说什么香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对肺有伤害,会导致癌症甚至死亡时,学生们大都不屑一听,但如果用幽默的语言表叙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吸烟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咳嗽在黑夜能吓跑小偷;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身体矮了,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少花钱;三是永远不会惧老。据科学研究表明,吸烟越厉害,活到老的可能性越小,就越不怕老。大家说是吗?“听后同学们会心一笑,笑声中自然明白吸烟的害处,同时也起到对已吸烟的同学提出警告的目的。由此可见,通过幽默教学,既能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有效地消除学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种媒体资源,激活“快乐”的神经

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渗透到教育领域,用信息技术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从内容上,从形式上可以丰富学生的视听,较快和较稳固地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像、音频、活动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可信度,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我在讲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就选取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任务事件为素材,制作了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取名“天使之吻”。课件介绍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并返回地球。我选取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图片和文字资料,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视频,它们对接的示意图等。课件播放后,立刻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它让学生为祖国科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从而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做一个创新型人才。可见,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觉悟,而且激活了学生“快乐”神经,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在兴趣中用,从而让学生在乐学中不断成长。

四、成立探究小组,体验“快乐”的合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了自己的经验,提升了自我价值,体验了合作的快乐。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载体。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者批判,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等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注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小组内,形成团队,在学习小组内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相关的问题,要适时地引导探究合作小组互相讨论、切磋研究,主动探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解剖;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我在讲到九年级“民族的脊梁”这一教学内容时,设计以下几项预习目标:①通读本节内容,能结合有关知识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②搜集古今中外捍卫民族尊严的典型事例及现实生活中与捍卫民族尊严相悖的人和事;③想一想,作为青年学生要不要捍卫民族尊严,为什么?④结合民族尊严的表现,谈谈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捍卫民族尊严。因问题的设置在内容上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各小组每个成员认真互相讨论、切磋研究后,各小组争着抢先发言,从而顺利完成探究任务。通过这种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明白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民族尊严要体现在日常实际行动中,而且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喻为指挥一个交响乐团,那么,教师就是这支乐队的指挥,学生就是乐队的成员,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创设快乐情境法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创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情境,架设起探究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导出学生的激情,使学生感悟对生活的爱。愿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都能用手中这支神奇的“指挥棒”,指挥出一首伟大的“交响乐”!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八、九年级)配套教师用书。

[2]《素质教育论坛》,2011年第6期

[3]《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27期

[4]柯建来.《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上一篇:日语翻译教学中的讨论教学模式分析 下一篇:浅探促进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