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教学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

时间:2022-06-17 03:09:46

分享式教学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一、 为什么要进行分享式教学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

分享式教学下的合作学习实施方式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体现先学后教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按照“问题――思考――分享”的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后,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立体交互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提升。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禁锢学生思维的空间。

3.学生的课堂对话得不到互动。课堂只是教师问,学生答,即使有对话的机会,教师也总抢着解释,生怕学生讲不明白,没有建构立体的互动的对话课堂。

二、如何操作分享式教学的合作学习研究

分享式教学的合作学习策略内涵与外延是丰富的,分享要有合作任务驱动,而合作关键要有学习任务,这任务取决于教师对学习问题的预设,只有学生学会了才有内容分享。

分享前: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组

班级组建合作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组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可存在合理差异,兼顾各层次学生,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4人为主,可为4-6人。每组根据自组的目标命名,例如我班有9个组:分别是友爱组、诚实组、团结组、勤奋组、真诚组、勤学组、光荣组、友谊组、学习组。自选组长、责任分工,轮流承担合作任务。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前学生先自主完成学习内容,操作方法是每人一个学习纸单,独立看书,把理解的内容填写,疑点处标注,然后放在桌子中间,四人学习交流,各自说想法,意见有分歧,就讨论不同的观点,达成一致,后组际交流,按照一定的顺序,各组轮流围桌学习,回到座位,修订补充完善自主学习纸单;另一种操作就是针对学生动手实践,有解答步骤之类的内容,自主学习环节可独立摆一摆,说一说等,然后四个人交流,全班分享,通常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将做法结合使用。

(二)分享中:高效完成合作学习内容

1.精心预设合作学习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预设合作学习的“问题”,预设问题分为核心问题和挑战问题。目标分层设计,考虑基础合作内容,又有思维提升的内容。发表个人的观点,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教师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并用一定的策略引导合作学习:思维活跃生多给予更多自主学习机会,挑战问题可多设;思维稳定生则由扶到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巩固练习机会;待进指导生则优先面批,优先指导。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小组随时采取成员对号互换的交流方式,红笔批阅,达到及时反馈与纠正,不在课堂教学上留下任何一个盲点。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保证小组间公平竞争。

案例一:三年级《摆一摆》一课 教材图片如下

本节课知识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预设的核心问题

(1)利用学具摆一摆,三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把得到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预设挑战问题:(3)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明:如果课前学生还有其它的问题,超出教师的预设,而且问题有价值,教师一并把问题呈现出来,做为学习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达成一致后,完成表格的填写,有质疑组内无法解决的可以做记录,全班交流时解答。

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学习过程由单一的口头交流转向规范的文本记录,从而使合作学习有抓手,主题明确,达到手、脑、口并用的效果。

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记录单

2.潜心研究合作学习环节

合作学习可在导入环节,为导入新课内容设计的一个铺垫,通过合作学习发现新问题(例如体积的测量课例);有时安排在新授环节,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理解、明辨新知(这情况颇多);有时安排在练习环节,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案例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时,可预设这样的合作问题。( )÷8=5……(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思考:

(1)先填哪个括号?为什么?

(2)余数有几种可能?你是怎么想的?

(3)被除数最大填几?为什么?

3.斟酌确定合作学习形式

低中高年级各有不同侧重点,低年级突出“合作”的意识体验与技能训练,采用“二人互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分享的意思,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也要学会倾听。2人再一起说给全班听都是分享。中年级注重合作流程的规范,主要采用“四人研究”围绕核心问题介入的方式,上面的例子就是;高年级追求合作学习的成效,问题自己独立提“先独立探索,后组内交流分享体会”的方式。

(三)分享后:适时点拨和评价。

学生全班交流展示,先有一个小组来介绍,其它的小组给与补充,组际间分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愉悦,适时评价。

六、收获与启示

分享式教学下的合作学习有力地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记录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分享交流埋下了伏笔,杜绝了“只动口,不动手”的合作现象。

1、分享式的合作交流提升了问题意识。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促思、以问促学,教师在统筹预设教学过程时,更加注重凝练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呈现。

2、分享式的合作学习促进了思维发展。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思维类别的学生,从定义问题到结果评价能得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分享式的合作学习实现了立体对话。自主学习有目标,合作学习有依据,师生间、同学间、小组间基于合作学习的多元性,立体对话充盈着课堂。

总之,分享式的合作学习的聚合作用犹如两颗植物并排栽种,两根木头一起承重,体现的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作为一种应用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也愿和大家在实践中继续分享。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下一篇:浅议小学美术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