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闻事件舆论引导中的三种模式

时间:2022-06-17 10:58:38

重大新闻事件舆论引导中的三种模式

所谓“重大新闻事件”,除了事件本身应具有的新闻性外,其对社会及历史产生的影响是其有别于其他普通新闻事件的关键。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媒体责任重大且义不容辞。正如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工作时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力争做到舆论引导政治有力,舆论引导措施有方,舆论引导技巧有水平。要做到这点,需要在引导模式上有所创新。

舆论引导模式一:“追星式”

娱乐意义上“追星”一词的涵义尽人皆知。将之套用在重大新闻事件舆论引导上,主要是指通过借助流行文化吸引受众的方式即“追星式”,产生新的引导效果。

2009年7月11日,由宁波电视台和上海东方卫视联合策划实施的“魅力东方迎世博――走进宁波”大型电视直播活动,就在不少地方运用了这种模式。出于节目形式的需要,也是出于强化传播效果的考虑,除了东方卫视的名角姜波外,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少儿频道的“大腕”(知名主持人)几乎倾巢出动。据说,很多观众就是奔着这些“名嘴”“明星”来看这场直播的。当然,为了让“追星族”追得更有味道,节目更有看头,直播中还加入了不少时尚元素、互动环节。如主持人的出场是从沙滩上开着水上摩托车风驰电掣而来、真人演绎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等。

舆论引导模式二:“广告式”

所谓广告式的舆论引导,就是要对事件真实公正地反复、流动、连续传播,要有片头、提要、包装、收视指南,扩大受众群、关注度和信息量。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增加传播的频率、讲究传播的方法、研究受众的需求。当然“广告式”的舆论引导与真广告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同一信息的反复播出,而前者则是新闻事件的信息不断更新、充实、深入的过程,有开始、发展、高潮,还会有结束。

“新江桥封桥事件”的报道是该模式的一次实践。2006年9月12日,宁波新江桥因为被诊断为危桥而在当天17:00正式宣布封桥。由于这座大桥是市中心最重要的过江通道和交通节点,封桥势必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这是一起重大新闻事件,可是,由于事件通知得突然,引导民众,化解情绪,避免群发通事故发生就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一个课题。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制订舆论引导计划,实行“广告式”播报模式。封桥当晚,先是在频道各时段栏目,告知封桥的信息、封桥的原因以及交通管制信息,并辅之以一些出行建议;封桥第二天,及时反映封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以大量的时段和篇幅,从公交、交通信息等各方面,为市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之后几天,主要是对便桥的建设、老桥的拆除、新桥的建设等进行跟踪采访,让全体市民了解政府为解决群众出行难而作出的努力。

这种“广告式”的舆论引导对于突发性的、不断发展的重大新闻事件比较适合。如对于台风的报道,就可以尝试运用“广告式”的传播模式。

舆论引导模式三:“交通式”

所谓交通式的舆论引导模式,是指记者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样的“硬性”“交通法规”下,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和特色,选择自己的报道方式。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媒体传播者要有驾驶员按章行驶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要有请示、有汇报、有联系和沟通,这样才能在大目标中不失方向、不走错路、不瞎折腾,在政治舆论引导上,也就不添乱。之后,才是记者的自由发挥,允许记者像驾驶员一样,选择走高速公路,走省道,也可以选择走街道,从而以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交通式”的舆论引导创新模式突破程式化的报道手法,打破传统新闻体裁束缚,大量采用组合式、解读式、调查式、目击式、体验式等报道方式,特别是对事关百姓利益的新闻题材,更是采用立体式报道,纵向分析因果,横向链接延伸,全面深入地帮助观众分析理解,力求把新闻素材“吃干榨尽”,追求报道的可看性、易看性和悦看性。

2009年7月22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在长江流域上演,并在全国引发了日全食观测热潮。在这起新闻事件中,媒体娴熟地运用了“交通式”的舆论引导模式,使这场具有科研兼科普价值的天文观赏活动变成了全国人民的视觉盛宴。早在日全食发生前,有关日全食的新闻报道在各类媒体上就占据了很大篇幅。随着日全食如约而至,相关报道的热度也达到了最高点,其中电视媒体更是出尽风头,多城市观测、全程直播、专家点评,弥补了那些限于气象原因无缘一睹日全食风采的天好者的些许遗憾。媒体设置议题能力、左右公众兴趣取向的能力展露无遗。

(作者单位:宁波电视台)

上一篇:春风桃李铸师魂 下一篇:海口的天地水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