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的途径

时间:2022-06-17 10:25:1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的途径

素质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后备力量。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是现今教育的当务之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需要扶持阶段,我们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抓住时机,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出发,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从自发性思维到有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1)为学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数学课堂中,需要巧设氛围,引导学生自我发问、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授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时,我拿来10颗花生,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能吃吗?都在那里等待老师的回答,甚至有的会伸手去准备剥开。这就给教学增强了趣味性,教师就此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10以内的加法运算中来,如“1+1=2,2+1=3,3+1=?,4+1=?…”引导学生不断地动脑筋,并告诉学生,每算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颗属于自己的花生。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在实物面前逐渐地迁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进一步的深入,“1+9=10,2+8=10,?+?=10”,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从不自觉到有意识地开发。

(2)通过语言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①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好动好说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我们数学老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机会,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说,自己来模仿。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②利用口述计算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我们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有时不需要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过程全部写下来,而是由学生对答题的过程进行口述,这样更使得学生思维得到发展。③口算法促成学生思维发展。口算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问题的整体性,再根据运算法则将其分解,继而口算出来。这样既帮助学生脱离对实物的依赖,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抓住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就是在反应速度上、语言组织的严密上能够及时作出准确的反应。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样几项原则:①简单习题快做精算。对于简单习题,不必再给学生精讲慢讲,我们只需给学生理清思路,由学生自我心算即可。这样可以在确保正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②运用口算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感度。小学生在起初运用口算中缺少对问题环节的记忆,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口算中的速度,养成学生算题环节中快速留痕的习惯。③先分析后推导,训练学生思维。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规律,在教学中需要先分析再向前推导,让学生明白公式定理的来历。例如:“38+26=?”,面对这道题,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个位在相加过程中,满10就要向前面的十位相加。因为8+6等于14,4写在个位的位置,1就需要向前面十位的位置相加,即3+2+1=6,这题的答案即是60+4=64。先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再进行强化训练。

数学是一门规律学科,更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既要分析前人总结的成果,又要强化学生的计算速度。

三、从不同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思维

(1)形式不同,结果相同的训练。如在制作长方形教学中,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好1平方米的正方形若干,在课堂再给定长和宽,如长有6厘米、8厘米、3厘米;宽有2厘米、4厘米、1厘米。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均能制作成长方形。这是一个简单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既可以先确定长,也可以先做好宽,但最终都能解决问题。

(2)意思相同,转变内容的训练。这种方式可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得以运用,可以由教师将题中的地点、事件或具体数据加以改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对习题进行改编。以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习题的兴趣,对已知条件进行变换,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3)多角度解题法训练学生思维。对于小学数学中很多的习题可以多角度地看待。如,路边需栽树来净化灰尘,每1米栽一株树木,现在有100米,需要栽种多少株树木?这种习题在高年级是很简单的一题,既可以直接用100÷1得出结论;也可以将结论设为x,即1x=100,这同样可以得出结论。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表明,小学阶段的口头语言的训练、规律的探究,由无意识的接受到有意识的训练,既保证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又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是整个教学阶段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采取一切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清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栗洪武,等主编.学校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陈圩中学)

上一篇:为英语阅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下一篇:从《伊利亚随笔》中见证坎坷人生途中达观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