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导购,八步“摄心”

时间:2022-06-17 06:21:31

终端导购,八步“摄心”

不同于普通快速消费品的“冲动性购买”,大宗、高档、贵重商品的购买过程一般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单笔购买金额比较大,一般都在千元或万元以上,顾客会思考得很深,做决策比较慢,会反复评估,我们称这类购买行为为“计划性购买”。这就对销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很多时候,顾客只向他认为“谈得来”的人购买商品,销售人员首先被顾客认可,商品才会被顾客接受。

观察此类商品销售的全过程,笔者发现了一些关键的环节,在不同的环节,顾客的心理和期待是不同的,这些心理活动会透过一些行为变化表现出来。销售八段就是针对顾客不同时期的心理进行的导购过程。如图所示。

销售一段

当顾客走进店里,并且开始注意到店面所销售的商品时,就标志着进入销售一段了,这是销售成功的第一步!

顾客心理:“蜜月期”,是指顾客和他自己的旧观念处于蜜月期,对现状满足,不思改变,即没有意识到“问题”,因而也没有产生“需求”,对商品的欲望很低。

销售重点:“引起注意”,就是要打破这种“蜜月期”的平衡状态,找到突破口。此时最佳的销售方法就是“一句话销售”,即用一句话概括出每一种商品的最亮点,用一句话吸引顾客的注意,激发他的兴趣。随着顾客目光所及之处,及时解说。比如:“这是设计最特别的……”“这是材质最好的……”

销售二段

顾客心理:“开心期”,心态开放,愿意听销售人员介绍商品。

行为特征:停下、注视、伸手触摸商品、问简单的问题。

这时顾客对店面、销售人员印象都还不错,顾客开始在某件商品面前停下来,甚至用手摸一摸,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这是什么材料的?”有时候也会问:“这个多少钱?”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询价一般不是认真、理性的,往往只是对商品感兴趣的信号!此时如果销售人员匆忙报价,对方99%的情况下会说“太贵了”,因为此时顾客对商品价值的认知还比较低,也许还不到50%,此时谈论价格销售人员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如果销售人员不能进一步有效沟通,很可能会过早跌进价格谈判的泥潭,而这对成交的负面影响很大。

销售重点:“激发兴趣”,在刚才一句话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款商品的几个卖点,用支撑性的观点加强一句话销售的力度和可信度。比如,“这种材质防霉变、抗潮湿、防污渍、不变型、防静电。”同时,此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商品感知“激发兴趣”,可以邀请顾客一起参与到商品的演示过程,即“体验式销售”,请顾客摸一摸,凑近看一看,放在手上比划一下,充分体验商品的使用感觉。只有当顾客对商品充分感知,才有可能进一步产生购买的欲望。顾客永远不会购买自己还不太了解的商品,大宗的耐用品使用操作一般都相对复杂,而如果只是听销售人员解说,感知程度只有10%,触摸、演示、试用可以使商品感知度达到90%。

销售三段

顾客心理:“动念期”,对商品产生亲近感、好感,开始不自觉地想像:“假如我也拥有……”

行为特征:跟着销售人员、表现出倾听的兴趣、愿意坐下来聊聊、看图片、更多地对话。

在这一阶段,顾客有时候会透露很多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职业、家庭、爱好等等,顾客主动谈及此类话题越多,说明对销售人员的好感、信任感越深,对接下来的销售沟通的积极影响越大。所以,销售人员如果礼貌地表现出倾听的兴趣,鼓励的目光,顾客的谈兴会更浓。这些看似和销售无关的对话内容对销售成功的影响力很大,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晕轮效应”,即把某个人的一个优点扩散到其他方面。因为“谈得来”,所以扩散到相信销售人员的“推荐”,认为彼此是具有“同样品位”的人,进而对销售人员的提议和设计方案深信不疑,这就是顾客喜欢向“谈得来”的销售人员购买的原因。

销售重点:“辅助联想”,即运用所能用的销售道具帮助客户联想。比如,给顾客看一些家具摆放的图片,顾客会很自然地想象这些家具放在自己家的客厅、卧室会是什么效果;再比如一些高档首饰商用一把耳标尺戴上耳环在顾客耳边比划,创造戴上耳环时的效果。都是帮助顾客联想“他们拥有这款商品时的动人情景”。

销售四段

顾客心理:“花心期”,对商品表现出喜欢,但是没有购买动力,即“心动但不行动”。

行为特征:认真问价,价格谈判。

销售重点:“提升欲望”,强调商品的品牌、品质,同时聪明地解释价格,比如;

1.“提升价值型”价格解释法,即更深、更专业地说明商品的选材、设计、做工都是最佳、最优、最好的,说明物有所值。例如,“每一片木帘片都选自欧洲菩提木,而且是树中心开片,只取纹理符合要求的木片。而且烘干工艺很复杂,水分略多以后会弯曲,水分太少以后会干裂。”

2.“降低预期型”价格解释法,这比较适用于订单加工型商品,比如橱柜、移门、壁柜。“听起来800多元l平方,但是您家里测量下来一般也只有2~3个平方,算起来也就2000元左右。”

3.“加深需求型”价格解释法,刘承认商品价格确实贵,但是它能解决顾客非常重要的问题、满足非常迫切的需求。例如,“这种窗帘确实贵,不过如果您不采用这种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窗帘,那您的地板、进口意大利家具就有可能会褪色、开裂,那损失就大了啊。”

销售五段

顾客心理:“冷静期”,此时已经不再沉溺于拥有商品的联想中,而是开始冷静评估。

行为特征:留下电话、地址,同意销售人员现场设计,注意,如果没有这些行为,则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所以,无论如何争取和客户进一步沟通的线索或“理由”。

销售重点:“强化信任”。强调商品的品牌、经销商品牌、强调专业人士的评价和推荐。比如,邀请参观展示厅、旗舰店、样板房、赠送专业杂志等。如果不能在销售四段顾客“脑袋发热”的时候促成订单,而是进入了销售五段,则销售的进度是放缓了,而不是提速了,难度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更多的时候是说明这个顾客不简单,是个复杂型理性消费者。不过,只要顾客还处在这个购买循环圈,通过销售人员的努力,希望还是存在的!

此时,适当地运用“收场白技巧”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1.“暗示型收场白”,即做出一些只会对买单顾客的动作,潜移默化地影响准顾客。“先帮您做两个方案吧,这样您多一些选择,一个不选也没有关系。”这句温和礼貌的话不知打动过多少顾客,促成多少销售的成功。

2.“选择型收场白”,即含蓄地

给出一些选择,使还没有决定是否要选择的顾客做出一种选择,即把是非题变成了一定有答案的选择题。“您先装一幅看看效果还是一起机”,比如,他明明知道某一款商品有库存,但是还是在顾客即将冷静考虑的时候煞有介事地打个电话给供应商“询问这款商品的库存”,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顾客:“还好,还有货!”

销售六段

顾客心理:“犹豫期”,反复抉择,拿不定主张。

行为特征:挑出商品很多“毛病”、“问题”,抱怨使用不方便,推却说自己不急需。

销售重点:利用“从众效应”,列举和他/她身份、角色相近的人近期购买的情况。但是,此阶段的倾听远远比解说更重要,因为必须先通过有效的倾听分析出顾客犹豫的真正原因,把对脉才能抓对药。如果此时顾客的犹豫并不是语言所表达的“还需要再考虑一下”、“这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觉得性价比不高”等等借口,而是心理犯嘀咕认为销售人员还不足以信任,不太相信销售人员的“眼光”、“建议”,而东方人的特质又使他们不愿意直接表达。此时就需要“增援”另外一位资深的销售人员和顾客沟通,这样顾客会有一种被理解、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好感,增进信任感,促进沟通,达成生意。

销售七段

顾客心理:“临界期”,买与不买,正在作最后的自我斗争。

行为特征:问一些关于产品使用、寿命周期、退货、保修的问题,讨价还价。

销售重点:“持续关注”,此时顾客还会续讨价还价,此时只是做了重大决策后的一种心理压力的宣泄,顾客只是希望有人告诉他的确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策而已,销售人员甚至都不需要正面应对,只需要告诉顾客“您真的选对了东西,买得很值”之类安抚性的话语。重要的是,要对售后服务的保证做出诚恳的承诺,安慰顾客买单后的焦虑心情。

销售八段

顾客心理:“波动期”,此时的顾客会对商品和服务做一个重新评估,感觉满意了,情绪会高涨,感觉不好情绪会低落。

行为特征:向朋友、亲戚宣传自己的体验。

销售重点:“塑造口碑”,这个阶段的销售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经营,做得好,这根脉会四通八达,做得不好,这根脉会产生毒素向整个人际网络传播。人们会把愉快/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向10个以上的朋友诉说,正面影响会带来回头客和慕名而来的新客,这种口碑宣传带来的新客的沟通非常容易,有时候不到销售四段就成交了,很多销售人员深有体会,“顾客说一句,比我们说100句都有用”。所以这个阶段非常关键,有经验的销售人员都会把自己的联系电话给顾客,请对方有问题可以随时垂询,并请顾客留下电话号码,定期回访,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

销售八段是针对“计划性购买”的导购全过程,也许有时候会跳过其中几段,有时候会退回已经进行过的阶段,比较理想的是在顾客进入“冷静期”之前做出成交表示,如付定金、买单等。然而,即便是在销售四段成交,也需要做“塑造口碑”的工作,因为这是使销售效果最大化的“以客养客”的口碑经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销售最高境界。

上一篇:两图一表,引爆社区终端 下一篇:质优价低,缘何谈判还受制于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