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17 02:13:15

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强化熟读背诵,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增加作文练习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关键词】语言积累;背诵;写作;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335.2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9-0083-0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可见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素养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以下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记忆常用词语和名言警句、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加以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运用于片段练习。

(4)教学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是背诵,没几天学生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用于积累的本子,平常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词语写上去,每一课结束时留十多分钟让学生自由积累“好词佳句”。每一周抽一节课给学生积累,这样学生有了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在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手中有书看不进去,只想看书上的画面。这样,学生即使有书也没用心读,更谈不上积累。针对这个现象,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布置一些课外搜集资料的作业,如: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在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三国,并评价三国人物。学生看《三国演义》的情绪空前高涨。借助这股“东风”给学生介绍些好书阅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为了有效地利用课外书,让学生以较少的费用买到最有价值的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课堂内外》、《作文大本营》等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提倡同学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假期要求学生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童话、寓言、故事、名著,并要求写好读书心得。

3.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阅读课外书时,写在积累本上。一本书读完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长期坚持阅读,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每天的语文自习课抽十分钟,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演讲”、“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读与写”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写得好的心得、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练习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多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

(1)在学生容易迁移的地方练习。如《春游》要求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可事先回忆《美丽的草塘》、《草原》等文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理使用好词佳句的目的。

(2)在学生易动情的地方练习。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地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在情节简单处练习。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诵读、口语、阅读、作文等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上一篇:实施“四五”模式,打造高效政治课堂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挫折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