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校长道德领导力的执行途径

时间:2022-08-25 04:10:18

论中学校长道德领导力的执行途径

摘?要:当前,一些中学学生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这与校长道德领导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提高校长的道德领导力,完善校长自身道德素质迫在眉睫。本文从道德领导力的认知、道德领导力的执行基础以及执行的环境因素三方面阐述了校长道德领导力的执行途径,对于提升当前中学校长道德领导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学校长;道德领导力;执行途径

一些中学学生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身处领导层的校长不断地受到质疑和指责。有些中学校长只对上级负责,不顾及社会反响和他人的看法,出现一些非道德、反道德的事件。学校在社会上所树立的道德航标日趋衰微,学校的道德风气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究其原因,其忽视了道德的实践基础:专业执行的权威和道德权威。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校长应将这一思想转换为学校共同体的发展愿景,最终把道德权威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去。

一、道德领导力的认知

近些年,一些学者的研究局限于校长道德领导力的概念和结构上,认为中学校长道德领导力五因素结构模型主要包括:公平正义、人际关怀、诚信守责、德行修养和反思实践。指出校长的道德领导力是指校长以道德权威作为领导基础来潜移默化影响他人,从而实现道德权威的影响。按照撒乔万尼的观点,学校要通过塑造愿景,培养信奉者,构建替身来实现学校的道德领导。学者伯恩斯认为,领导者有义务帮助追随者评价其价值观和需要,以便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上述的观点都强调了作为领导者在价值观普及方面的灵魂作用,在推进良好价值观方面,校长负有支持和帮助的义务与责任。然而校长的道德领导力是学校道德领导的构成部分,是通过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调动资源服务于组织目标的能力,来追求卓越的学校道德建设,最终以不同方式触动他人的心弦,开掘他们的情感,呼唤他们的观念,最终达到所追求的目标。

二、道德领导力的执行基础

1.个性特质的塑造

美国学者柯克帕特切克和洛克指出,领导者区别于非领导者,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内驱力、领导欲望、诚实与正直、自然心、认知能力以及商业知识,领导者可能生来具有这些特质,也可以学得这些特质,或者这两种可能都有,领导者所具有的这些特质使他们与他人区别开来。不难看出领导者是需要有个性特质的,正是这种特质能给其他人以示范和启迪。而领导者利用自己鲜明的、不保守的、不循规的人格魅力给他人以积极的引领作用,胜于无尽的说教。

2.道德威信的夯实

校长在师生中没有德行,就难以服众,就难以树立起个人威信,学校就很难形成向心力和感召力。然而校长的威信不在于权力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一校之长,势必要做到严格自律,言行一致,用自己不倦追求业务、勤于政事、爱业敬岗的精神影响他人。只有这样,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才会效而仿之,学校工作的效率才会展现。因此,校长道德权威的形成离不开自己的公道正派、率先垂范,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真心拥护和尊敬。

三、执行的环境因素

1.重视德育养成

在古代的学校中,德育处于重要的位置。儒家主张“德治”“礼治”,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那么当今,一所学校要想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它就一定要是一所有德行的学校。有德行的学校首要价值取向表现为合乎道德人文理念,注重人性化,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领导、教师、学生之间才能享有互依、互信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有支持帮助的责任和义务。

2.培养优秀文化

校长一定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校长期积淀的优秀文化传承,并发扬其优秀文化,砺炼学校的道德环境。通过倡导优秀、践行优秀、展示优秀,用优秀文化氛围来引领学校的道德前行。当前我国中学“千校一面,万人同语,校训趋同,特色缺乏”等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源就是学校没有找到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精神,而实际上每个学校或许都有自己优秀、特色文化。学校优秀文化的生成主要靠校长来引领,而校长作为学校组织的一员,其领导思想和领导行为必然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一旦一所学校优秀文化成为传统,那么校长的领导思想、道德行为的实施就可以变得上通下达,政通人和。总之,优秀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校园中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一军. 校长的道德领导力[J]. 江苏教育,2010(6).

[2]邹双秀,胡中锋. 中学校长道德领导力结构研究[J]. 基础教育,2011(5).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边疆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