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资本理论探析

时间:2022-06-17 01:13:36

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资本理论探析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为了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广场舞文化活动的文化意义与价值,本文从场域视野下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分析了广场舞文化资本的内涵及其存在形式。研究认为:广场舞是在一个场域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文化资本,并根据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着重分析广场舞文化资本以具体化的文化能力、客观化的文化产品的和体制化的文化制度存在的三种形式。以期为广场舞文化的合理性认识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广场舞文化资本 文化能力 文化产品 文化制度

广场舞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当前对广场舞文化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其文化领域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将它看作一种文化资本进行研究。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广场舞文化场域中,这里的资本主要指文化资本,个体的身体实践活动以“身体资本”的形式存在于广场舞场域之中,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一、广场舞文化资本的内涵

广场舞是参与者根据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有选择的挑选整理,是对文化的提炼与升华,个体在构建广场舞文化资本时,需要消耗时间体力及脑力是一种复杂化的劳动,是凝聚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体现的是文化资本的形态。广场舞文化资本是个体所占有的广场舞技能知识或文化素养所反映的特定场域下的主流文化意识与传承。是个体必须以身体为载体而进行的文化生产,还汇集了其他主体的文化创造,这种文化创造只局限于个体自身具有排他性。文化资本的生产与使用从属于个体自身,因个体的文化差异而具有差异性,基于个体内部对文化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大量的时间训练将身体练习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得到社会大众或相关资格评定的认可后,并会为个体带来一定的社会地位、权利与价值。从现实层面上看,文化资本理论不仅阐明了场域视野下广场舞文化资本的积累转化的内在成因,而且对于提高促进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坚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具体的表现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能力

具体化的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资本,是与人的身体活动分不开的。然而无论是哪种运动项目都是人们的一种身体练习,身体成为个体获得文化资本的载体。对于广场舞文化资本而言,资源的获得不仅需要个体付出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而且必须是参与者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行,具有排他性。对此布迪厄曾有过生动的表达,他认为文化能力的获得“必须由投资者亲历亲为,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不能通过他人的锻炼来获得那样。”这样一来个体便将获得的文化资本深深内化于自身之中,并通过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将广场舞文化转化为个体内部的文化素养,并通过身体表现出各种舞蹈姿态,动作,造型以及交往行为习惯等。在场域中个体的竞争力靠个体的文化能力决定,即对文化资本掌握的多少,拥有较强的广场舞文化能力个体在场域中更能占有更多资源,进而获得更多的文化能力。

三、客观的表现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文化资本的客体化存在形式,是文化资本在客观物体上所呈现的外在属性和外在表现,是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统一,例如艺术品,古董等等一切的客观存在的物品都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尽管广场舞继承了传统民族民间的舞蹈形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但它依然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歌星组合凤凰传奇的各种民族风曲舞和筷子兄弟的《小苹果》都在我国掀起了的前所未有的广场舞全民模仿浪潮。这些文化产品都具有经济资本价值的属性,个体进行文化学习必须要付出一定的经济资本才能获得相应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例如个体对广场舞兴趣可以促使他们购买相关的歌曲光盘、音响设备、舞蹈服装或者向专业教练付费学习,进而文化产品可以作为经济资本被物化的占有并在文化主体之间相互转换。这种文化产品与一般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异,它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具有经济资本的价值,通过一定的经济资本来购买获得而且还体现在其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价值的传承层面。

四、体制化的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是以体制的形式对个体的文化能力进行客观化区别的对待,经常以资格考试学术资格的方式来加以认定。广场舞文化涵盖了我国各地的民俗风情、舞蹈特色,不同的文化价值、文化追求在广场舞这一特定场域下相容相通,也正是通过各种制度化的形式使得各个主体有了竞争,比较的可能。个体通过考试比赛资格认定的方式将文化能力得到区别化对待和制度化的承认,在场域中获得认可和地位。在广场舞场域中只有那些得到公认的具有一定的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个体才有成为文化生产者的可能。文化资本的占有量及其文化资格水平认定决定了个体在场域中的身份地位和竞争力的高低,如广场上的领舞人。参与者所有的文化产品与文化能力必须获得制度化的度量与认可才能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结合体,广场舞文化也正是因为符合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广场舞场域下许多个体都不具备专业化的舞蹈技能,将广场舞视作一种饭后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即群体所需的认同感促使更多个体参与其中而不觉得自己会因单独舞蹈而感到出丑,这更加充分说明文化对个体活动的影响深刻。

参考文献:

[1] 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

[2] 常宝.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谈族群文化的发展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11.3.

[3] 曾剑斌.休闲体育场域中文化资本理论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0.7.14.(3).

上一篇: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刍议 下一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现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