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16 11:07:41

农村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后进生人数明显增加。因此关注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英语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笔者感到,要帮助后进生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既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新课改的需要。

一、农村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

首先,家庭的原因

当前,农村家庭对孩子的上学问题有很多还停留在考大学及分配工作问题上。有的认为虽考上大学却不包分配,还花了那么多钱,不如外出打工挣钱,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混个文凭,管他成绩如何。而且初中学生中,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比例大,他们的共同点是家庭教育滞后或缺失,学习习惯差。学校遇到学生的问题需要找家长,他们往往避而不见,或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积极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增添了问题处理的难度,增加了后进生的数量。独生子女一般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普遍受到家人的宠爱,学习上缺少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留守儿童近几年急剧增多,有些家庭,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他们或跟父母一方生活,或跟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有的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更谈不上督促辅导了。那些跟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更是溺爱多于教育,放纵多于管束。这些孩子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又怎么能将需要花较大气力才能学好的外语成绩搞上去呢?

其次,师资的原因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后进生较多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资,教育部要求小学开设英语课堂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我市小学一般都是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但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外语教师,所有外语课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尽管这些兼任外语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师范毕业生,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很强,教学非常认真,但他们毕竟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加上教学设备简陋,导致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氛围和学习英语的热情,发音不准确,对英语的有些知识点缺少理解,完全靠死记硬背,语法、句型稍有变化,就无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英语差的原因。

第三,自身的原因

在农村,部分中学生不善交流,见识少,知识面窄,思想不活跃,没有养成开口大声讲英语的习惯,导致交际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等比较差,阻碍了英语学习的效率。有的同学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是并没有入门,在小学里没有打好英语基础,考试不理想甚至考试不及格,由觉得英语难学到怕学再到厌学进而弃学,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信心。此外,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但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死记硬背,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而变为后进生。

二、提升农村初中英语后进生成绩的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较差的原因固然很多,彻底解决,绝非个人所能,如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缺乏的问题须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问题须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当然这些问题也早已引起了各级领导及有识之士的关注,有的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本人仅从一个英语教师的角度,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面对英语比较差的学生,不少老师难免会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于责怪、批评学生。只要想想,面对着缺少生气的课堂,一双双呆滞的眼睛,你提问,无人举手回答,你讲新课,他们不知所云,你布置作业,他们无从下笔,……一堂课下来,任务不能完成,目标不能达成,你怎能不着急,不叹息,不发火呢?但叹息、着急、发火能解决问题吗?而学生越是学得差,则越是缺少自信心,越是缺少主动性,与老师的关系则越是疏远,课上则越是提心吊胆,生怕教师打自己的“麻烦”,以至于头不敢抬,目光不敢与老师的目光相遇。2010年的初一新生中,我们有几个同学的英语成绩为个位数,最少的仅4分。像这些同学,你的批评、责怪能提升他们的英语成绩吗?师生关系能和谐吗?唯一可行的就是教师必须用一颗无私的爱心,去温暖感化他们,让他们首先感到老师的可近可亲,让他们爱上你,进而爱上你所教的英语这门学科。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注意放下老师的架子,主动地贴近他们,从细微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去掉对教师的敬畏感,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敢于跟老师短距离接触,愿意与老师交流。

第二,利用评价手段调动后进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正面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者能把握时机,适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学生的心理会得到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会随之增强,从而提高学英语的积极性。反之,如果老师只盯着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学生会非常反感,即使是优生也会产生心理压力,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会胆战心惊而产生消极情绪,自信心会大大下降。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者要提些可直接找到答案或稍加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适当提示引导其说出答案。

第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

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我把班级同学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指定一些学习好的同学担任学习小组长,平时我主要是培训学习小组长,然后再让他们当小老师,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他们把学生组织起来去辅导,去督促,去检查,教者本人只进行适当的抽查,个别问题当场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则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学习小组的正常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习惯,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第四,给予后进生心理疏导。

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会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愿接近教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根据这种情况,我要主动接受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多关心,多过问,多给他们温暖。同时要想方设法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重新点燃他们自尊、自爱、自信的火花。此外,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树立他们的进取心。

最后,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感到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如何做到这三个“为了”呢?我首先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学习习惯差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用不同方法解决。如对学习习惯差的同学,我注意安排一些学习自觉的同学与他们同座,结成对子,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督促,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对那些长期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我逐一建立起与他们的联系方式,定期与他们进行联系或自己向他们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或让学生自己向家长回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他们即使远在千里,也能了解到子女的真实情况。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我则注意通过个别谈心,赠送学习用品,赠言等方式让他们从孤僻、苦闷中解脱出来,树立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教师的责任心还表现在对学生所缺失的知识的态度上。英语这门学科知识的衔接性特强,前面的没学好,后面的就无法学好。为了让学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我注意系统地研究了小学阶段英语教材,并将这些内容与初中的英语教材进行有机的整合。对小学阶段的内容,有的在课前让学生去复习,有的讲授新课时要求学生回忆,有的在作业时要求学生去查找,这样学生在完成新课时自然而然地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在课堂教育中,我还注意将教学任务分割,强化了学生的随意记忆,提高了学生随意记忆的效率。基本做到课课有目标,堂堂有检测。

总之,农村初中英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上仅仅是笔者多年教学和实际调查的拙见,要切实改变农村初中英语后进生偏多的现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更离不开后进生自身的努力。我相信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能够摆脱贫困取得进步。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畅谈 下一篇: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语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