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注重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6 09:17:54

浅谈注重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学会倾听”这一目标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努力了解说话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阶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就学习本身而言,通过倾听,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应该是学习的一条捷径。王尚文教授曾经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然而,当我们在课堂中却发现现状不容乐观。爱发言的学生多了(这也许是好的现象,也是学生年龄的特点),认真倾听的学生少(这也是一个弊端)。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清除这个弊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作为一名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更加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从孩子的起步阶段就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这对于他们今后学习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1 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为了完成授课任务的需要,维护自己面子的需要。无情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是自以为是地接过学生的发言,快速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仔细地倾听学生吐露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此一来,教师只是把学生看成是全由“我”来主宰的不懂事的孩子,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也就没有了倾听的存在。因此,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并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决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回答。众所周知,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他们的思路更是千姿百态。教师唯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到他们思。维的亮点,使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得到培养。

2 做一个机敏的组织者。

今天,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以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使得教师的课堂倾听不能只是一种简单的信息纳入,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的即时即时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并能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共舞。同时,要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作出教学决策,形成完整的教学行为,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并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里,教师的倾听不再于证实某种立场或想法的正确性,亦不再仅是“裁判”。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这种基于耐心倾听的沟通,不仅是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赖以健康推进的载体和动力,更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养成倾听技巧、倾听习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二、营造氛围,强化倾听意识

1 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噪音、光线不足、环境杂乱等都会对倾听者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教室的布置、课桌椅的摆放、地面的整洁、学习园地等都要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倾听。在教室的墙上贴上关于倾听的名言,如:“一对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让孩子多听优美的儿歌、故事、谜语。如在上苏教版第一册语文《大海睡了》这篇优美的诗歌时,播放轻柔的钢琴曲,就为学生创设了安静和谐的倾听氛围,学生也被大海的温柔和恬静所陶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 动之以情的语言渲染。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读”或“说”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为此,我常常有意坐到“听众”中间和孩子们一起听。让他明白“倾听”不光是老师的事情。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我注意环顾四周,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并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加以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瞧,刘双杰今天听得多认真啊!”“沈宇真厉害。这么小的错误都被他听出来了。他有一对金耳朵!”“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老师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仿效意识强。往往受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我这些评价就像兴奋剂,把一个个小家伙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他们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

三、开展活动,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1 奖励倾听

在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张美丽的贴画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 开展简单而有趣的听记游戏。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一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初步的倾听能力,但随意性很强,目的性较差,且具有音符一样的跳跃性。因此可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语文教学中我采取了听写词句的游戏训练。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写得正确。我先选择了一些字数少、意思浅显的词句进行听写训练,如“我爱妈妈”“我会扫地”“秋天到了”。孩子们往往会认为很简单,不知不觉对于倾听训练他们已经顺利地跨过了第一个门槛。接着,听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字数也由四五个增加到八九个,由一个词到一串词,由串词到一句话。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了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意识也逐渐加强。

3 尝试用耳听、用嘴说的复述练习。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的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有了专注的听,就会有准确的说。为此,我在课堂上会安排听说课。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毛驴过河》、《狼和七只小羊》等。听完故事后我请他们来复述,但这种复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初我只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如听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我问:“如果你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怎样做?”、“这个故事感人吗?为什么?”随着提问的不断深入,孩子专心听的时间越来越长,专心记的内容越来越多。经过反复训练,大家兴趣盎然,参与面越来越广。有精彩的故事做训练的载体,也使学生在复述时兴趣高涨,从而化难为易,由此,我带领学生向“专心倾听,并能简要转述”的阶段又迈进了一步。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常抓不懈,孩子们的倾听意识一定会慢慢增强,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会内化成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相信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下一篇:思说同步现真意 话图会意速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