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16 08:56:04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对话式教学是基于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立场,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围绕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开展的教学方式,对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 小学数学 运用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80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模式,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对话的过程,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交流、探究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对话式教学中实现自我与同伴的交流,丰富学习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一、悄然无声的生本对话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生本对话,教师要唤起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与知识相关的社会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以他们不同的、独到的方式解决问题,明确地说,就是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和课本进行对话或交流,通过自学例题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从中学到新知识、收获新感悟等。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小数对孩子们来说已经不陌生,超市的物品都是以小数形式呈现。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虽然他们手中都有搜集好的小数,但这些小数为什么这么写,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只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我试着让学生自学,自己阅读教材,推导分析,思考问题,通过与教材对话,对价钱、长度中两位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反馈环节,交流完“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大小不变”时,一生举手发问:“教师,既然这样,为什么超市货物价格都标成2.50元这样两位小数,2.5元不就行了吗?”“是呢,这难道是多此一举吗?你学得很认真,教师希望大家课下一起去研究研究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位学生在与教材对话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以说超越了教材,联系了生活实际,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宽松自由的师生对话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接受的信息量多,学习效率也随之增高。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放下师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俯下身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对话氛围,与学生共同交流,平等对话,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是我曾执教过的《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你认为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会怎样?请大家在课堂练习本上画出来。

师:(我在下面巡视了一圈,选取几份学生作品向全班学生展示。)画好了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成果吧。

师:这里有几种不一样的图,都出自你们之手,看看要怎么分类呢?

生1:可以看两条直线交叉不交叉来分类。

师:那你上来亲自分一下。

(学生1上台进行相应的分类,我在一旁协助,并且启发该生对相关的直线关系进行自己的讲解。)

师:这位同学不但分得好,讲得也很精彩,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生2:有。

师:那你上来说一说还能怎么分类?

生2:可以延长。

师:延长?怎么延长?那你上来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2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我同样启发其进行讲解。)

师:说得好,很明显一些直线延长后相交了,还有一些没有,那么怎样才能不让它们相交呢?

生1:让两条直线保持一定的距离。

师:噢!怎样保持一定距离呢?说说你的见解。

生2:两条直线要永远保持一样的距离。

师:那好,请你上来帮忙量一下,你也上来(指生1),看看距离是不是总一样?

(学生在黑板上用尺子量,得出相应的长度。)

师:同学们,他们两个帮大家量了,发现这两条不相交的线两端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那么他们中间的距离是?

生:一样的。

师:对,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平行线。假设,一条直线是a,另一条直线是b,那么……

师和生:a平行于b,b平行于a。

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身份来和学生一起研究、共同学习,在言谈话语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知识,学生没有压力,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创新思维的生生对话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发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效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学习经历了从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再到小组同伴合作的过程,形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学生相互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学生之间进行一次次生命个体的对话,达成掌握知识的共识,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使课堂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执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一课时,学生每人准备了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我出示一个问题:用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先进行大胆猜测,出现了三种情况:学生1认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总和等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学生2认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学生3认为要随便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有了之前的猜测,我让他们亲自折一折,拼一拼,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同伴间的汇报交流,举例验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与同伴互相对话中,思维得到碰撞,知识达成共识,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及时完善的自我对话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总结反思,这是对话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专业的数学语言去总结当堂课的知识点,做到条理性与逻辑性的完美统一;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自己没有学懂学透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力争做到新知学习堂堂清。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是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形态,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邵春安对话式教学的实践[J].现代教学,2009(Z1).

[2]刘桂稳浅述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及其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上一篇: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