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竖笛)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16 08:11:52

器乐(竖笛)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器乐教学在音乐课程中是和演唱并行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对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和内容,没有演奏的音乐课程是不完整的音乐课程。而许多学校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还以欣赏、唱歌为主,有的学校即使开展了器乐进课堂,教学也缺乏有效性。所以,有效教学须立足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实际,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器乐 教学方法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能实现预期目标”。有效的教学必须立足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实际,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师首先要读懂“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器乐演奏内容的具体要求,同时加强对课堂乐器(竖笛)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并精通竖笛的演奏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教学更有实效性。

一、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让器乐教学更有序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乐器演奏内容这样表述:“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能够演奏一定数量的乐曲并参与歌曲伴奏;学习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能够对演奏进行评价。”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音乐教材中的竖笛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实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器乐(竖笛)教学目标,使课堂器乐教学有效的开展。例如:

有了详细的各年级器乐(竖笛)教学目标,器乐教学才更有目的性,学生收获则更实在。

二、注重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让器乐教学更有趣

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这体现了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把器乐教学贯穿在演奏教学中,能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因此,器乐学习不应该是孤立的,应避免枯燥的技术练习,立足于学生现实情况,强调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一)以演唱为主的教学,学会歌曲演唱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应该能把歌曲唱准、唱好,能把握好歌曲的音乐情绪。竖笛可以起到“提示音高、体验和声、填充、伴奏”的作用。在识谱和演唱中,音准是难于解决的,而竖笛有固定音高,学生在吹奏中接受了音高训练,自然就培养了他们的音准感,因此竖笛吹奏对读谱和演唱是很有帮助的。

(二)以欣赏为主的教学,聆听和感受音乐作品是教学的主要目标。竖笛可以吹奏音乐主题,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和理解;也可以尝试合奏作品片段,体验多声部的效果;还可以模仿演奏现场,体会演奏家的“二度创作”。

(三)以创造为主的教学,音乐的创作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竖笛能马上再现灵感,呈现效果,随心所欲地进行编辑,感受音乐的创作灵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当地民歌和童谣作为音乐主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吹奏接龙为序曲,不断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自由创作的王国,学生根据主题旋律,通过小组合作,再不断地把主题音乐发展下去,其音乐的思维编创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就得到了较好的展示和锻炼。

三、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让器乐教学更有效

器乐的技能学习应立足于“音乐”的学习和审美的学习,避免出现枯燥训练的现象。学习器乐演奏,演奏技巧十分重要,如果把技巧训练与音乐演奏中的乐感、美感紧密结合,就会使器乐演奏发生质的变化。

(一)追求歌唱性的竖笛演奏

竖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内心音乐听觉和感知的培养,使学生在演奏中注入自己全部的情感,用心灵的歌唱去表现乐曲风格。要获得富有歌唱性的演奏,就要注重让学生在演奏时养成内心歌唱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节奏与节拍的敏锐感受,避免形成缺乏节奏感的不良演奏习惯,例如,注意音乐进行中的乐句变化和音乐语气,准确、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把技能的练习、乐曲的演奏与乐句的划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使演奏的乐曲富有语气感,形成旋律的起伏感。

(二)重视教师的示范感染作用

教师高质量、生动的示范演奏是最能打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教师用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情感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和作品产生共鸣,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教学中教师用变速、反复等灵活的演奏方式,突出强调乐曲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竖笛和把握乐曲的风格。

(三)用优美的音色进行竖笛演奏

对竖笛演奏的音准、音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力求用优美的音乐进行演奏。音色好,就是老师在进行演奏的表现中要注意吹奏的音色,不论是唱还是奏,都要追求美好的音色,这是技术、技能的问题。注意避免过大音量和噪音对学生听力和健康的损害。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以审美为核心,不是去孤立地看问题,而是整体地去追求,每一个环节都要服务于一个最根本的理念——审美。

总之,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的音乐素养才会有较大的提高,教学才会更有效、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丁存麟,朱则平.中小学器乐教学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娄晓丽,黑龙江省鹤岗市教师进修学院

付玉婷,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近十年双簧管教学之得 下一篇:民歌与高校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