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时间:2022-06-16 12:36:47

浅谈高校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摘要]为实现外语教学多元化,必须先要外语教材多元化,从而教学内容多元化。“多本”意味着在多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编写出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内容千差万别的教材。进而课程设置多元化,其中贯彻语言能力培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重、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并重、语言素质与人文素质提高并重的原则。

[关键词]英语教学;校本化;人本化;国际化;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141-02

1前言

要想做到外语教学的多元化,首先教学指导思想需要多元化。从宏观上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微观上讲,外语教学应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外语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外语课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外语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和谐地融为一体。同时,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校本化

课堂是实施“活动―交往”教学模式研究的主渠道,外语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通过课内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过程。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来学习知识的能力,可以在其他学科,包括数理化和体育等,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1)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推进小班化与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英语能力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有阶段、分层次地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2)强化英语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拓展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空间。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语境中,让学生通过对话、演小品等形式进行英语交际能力训练。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体现了“活动”与“交往”的模式。教师经常给学生布置主题演讲和课外阅读等作业。另外,还提倡小组合作型的研究性作业,如主题对话和小品表演等。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精诚合作,发挥团队精神,为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供机会。另外,还应该经常创设机会,在校内外展示学生的作品,以此增强其竞争意识和信心。

(3)开发校本特色英语教材,实现一纲多本。学校以国家课改精神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修订《英语教学大纲》。学校在教材选用上,以美国国外著名教材为主干教材,采用地方教材一些特色教材作为阅读和听力教材,以期形成比较完整的英语教材体系。

(4)开展校本教研训活动,加快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口,加大科研力度;发挥教师团队备课与研讨的合作优势;建立教师专业评估制度,推进教师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教研训一体化”自培模式,整体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3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教学要求多元化。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因此我们的外语教学要求必须实事求是,以尽量符合各地的实际状况。故我们的外语提出了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和高级阶段的教学要求,而每一阶段又分别提出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以实现学习的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转变把外语考试看做是外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作为外语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依据的错误观念,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把知识考核变成能力培养和综合人文素质提高的手段。除了考试分数外,语言技能、交际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成为评价的标准。考核办法的多元化。测试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有所不同。从题型上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从形式上看,既有口试又有笔试;从手段上看,既有传统的考核办法,又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增加的机上考试(包括电脑和语言实验设备)、电话考试等;从考试空间看,既有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考试,又有远距离的间接考试;论文、口头表述、讨论、答辩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办法。

4课外活动人本化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扩大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遵循“P&P(Participation & Practice)”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便捷条件,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全方位的外语学习与实践环境。比如,每周一次的活动包括:要求学生用英语主持升旗仪式、收看英语时事新闻、开展有主题的英语广场活动和由各班在学校大厅编写英语时事新闻等。每月一次的活动包括:出英语墙报、举行“外语影苑”和放映原版电影等。另外,每学期还出版外语刊物,每年举办一次“英语节”。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全校营造外语教学氛围的理念,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水平。

5社会实践生活化

学习并非仅仅源于书本,在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才是更有价值的学习。所以,除了注重学校外语教学质量之外,还应特别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英语,强调外语教学的现实化和生活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如在国际大型会议期间,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教市民学习“市民英语一百句”,并且定期在社区英语角辅导小学生学习英语。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当地景点英语讲解团,为中外游客提供中英文义务讲解。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和社交能力都得到了极大锻炼。

6对外交流国际化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人自我建构的过程,更是与他人互相交流与共享的过程。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外交流。首先,积极加强与内外兄弟学校的交流与互访,如举办英语、双语教学研讨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沙龙活动,听取区、市级外语教学专家的指导意见,接待本市和外省市的教育考察团等,通过这类活动使外语教学经验发挥示范辐射效应。其次,还应积极创设机会,让更多学生走出国门,增进与国外同龄人的交往。如与美国、英国的中学结成姐妹学校,学生通过交笔友和参与网上论坛进行国际间交流。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而且也可以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对方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促进其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学校外语教学和活动的“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是拓展“活动―交往”模式研究的范围、全方位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Asher,J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M]3rd editionLas Gatos,CA∶Sky Oaks Productions,1988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陈晓燕关于交际法和传统法结合并用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

[4]李庭芗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流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中小学外语,2000(11)

[6]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3)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王才仁《语言教学的流派》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10]董兴林,曹雪松试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二元论思想[J]中国市场,2014(6).

上一篇:高等职业医学院校学生自信心理自编问卷研究 下一篇:5S管理在传统服装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