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6-16 02:55:55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

摘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本文在对生本教育的概念及特点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提问;小学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213—01

一 生本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同时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不过多的干预他们。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都是生本教育所倡导的,它要求学生不断的操作、观察和发现知识,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生本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实施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生本教育的最大特点。如果形象点来说,就是将教师的地位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将课堂这个学习的“大舞台”真正的交给在坐的各位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只是带动和引领。

2、 突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升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依靠学生的内部需求,善于借助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将可以交付给学生的知识交付给学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最大化,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腾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行感悟和获取知识,从而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尤其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且能够逐步加强学生具有这种合作的愿望和能力,而且这些还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能力的训练,使其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这将使学生受用终生。

3、 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之所以说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里教师教的内容相对少,学生自学的知识相对起来要多得多。使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时基本的过程为:首先在课前进行预习,其次在上课时分组进行讨论,并每组派人或自愿上讲台发言,同时全班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在课后对上课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追根究底。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需要的资料,并通过图例、表格或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4、 突出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是生本教育所强调的,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拓展学生的潜能。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探究和质疑,尤其是小学生,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虽然学生的脑子里有知识,但是不具备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只是会考试,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众所周知,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一堆知识,而是要让其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这也是针对人生的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提出来的。

二、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以生为本”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是当前素质教育和生本教育的要求。课堂提问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有力手段之一,属于开放型教学的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为重要)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由此可见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1、目标明确的提问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因此,提问要克服盲目性、随意性,注意所提问题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所提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任务。

2、调动兴趣的提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那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因此调动兴趣应当成为教师提问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的调动,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将会容易的多。对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深入浅出的挖掘教学内容,成功的进行引导,并需要灵活运用语言的幽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教学的智慧就是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例如在教授圆柱这一部分时,教学的难点在于圆柱展开后各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老师进行提问时,本着调动学生兴趣出发,可以提问:我们来学习圆柱,首先,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大家告诉我,圆柱具有什么特征呀?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调动学生兴趣的提问,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知识更好的为学生吸收、消化。

3、因人施问

学生之间不可能没有差异,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层次性和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需求出发,争取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将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作答,使得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都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4、关注学生参与提问的程度

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候,教师应当常到不爱发言的学生身边,鼓励他们敢于积极发言,当这些同学发言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喜悦。同时,有同学正在进行发言的时候,要指导其他学生们学会倾听,因为毕竟发言的人数相对全班而言还是少数,而且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又很短,但是在课堂中倾听是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的。当学生学会高效率的倾听时,那么他可以在倾听中锻炼思维的发散,在倾听中完成顺应和同化,在倾听中从一个认知平衡走向另一个认知平衡。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