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和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6-16 02:21:56

试论加强和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使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加强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革新教育理念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优化教育的原则,务求育人实效;完善教育内容,凸显时代特征,这是新时期高校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三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理念;教育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260-02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中国社会转型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有所弱化和模糊,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实际状况,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原则的优化以及教育内容的完善是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革新教育理念,体现以人为本

目前,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出现滞后于时代步伐的现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育理念的落后。要想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紧跟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彻底革新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才能实现教育原则、内容的真正变革,切实使爱国主义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1.革新思想理念:应试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代在呼唤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查找教育中的问题多倾听学生意见,改进教育措施多向学生请教,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主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顺其自然激发其爱国情感,增强其民族、国家责任,使学生观念从“应我报效祖国”,转变为“我应报效祖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力量。

2.革新课程理念:单一课程转变为多样课程

教育思想理念要革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也要改革,其突破口就是课程改革。目前,各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者认为,切实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必须打破这种“一本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课程的同时,必须注重发挥其他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入发掘蕴含在其中的教育资源,如各学科的发展史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3.革新校园理念:授课场所转变为发展空间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革新校园理念,在注重自然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使校园由教师的授课场所变成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自然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建筑群体、景点小品等硬件的隐性教育功能,使学生置身于校园中,心中充满对祖国大好山河、民族文化、骨肉同胞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责任感;人文环境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英模报告、专题讲座、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氛围。

二、优化教育原则,务求育人实效

当前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不甚理想,这与贯彻的教育原则有一定的直接关系。目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经济社会转型给大学生价值观念造成深刻影响,这些都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

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高校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存既定的知识。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受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潮和行为的影响,有些大学只重视具体的操作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人格与心智的培养与完善。哲学家费希特早已指出,教育首先必须培养人的自决能力,而不是培养人的适应能力。教育首先不是着眼于实用,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

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目前多数高校侧重于在课堂上向大学生正面灌输爱国主义理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行动中,让大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要动员和鼓励大学生积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世情,亲身感受各行业劳动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拼搏的精神,亲身体察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选择与时代要求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当前一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产生模糊认识甚至排斥心理,这些思想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高校必须把教育人与服务人有机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情绪,关心学生疾苦,如做好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毕业生择业创业、创造便利的学习生活条件、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实际工作,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爱国情感、道德素质和政治境界自然得以升华。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完善教育内容,凸显时代特征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每一个时代的爱国主义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定内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加以充实完善。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结合新的社会需要,突出新的时代特征,以此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召力。

1.热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已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和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等辉煌成就的取得,足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曾向大学生殷切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因此,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从历史的发展、现实的国情使大学生明白,爱国主要是指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爱社会主义是指爱在中国实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要走向世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又不丧失自己的国格归属和民族特性,这就需要我们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激扬学子的报国之志,切实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3.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注入了鲜活力量。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改革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希望在于青年,树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重要品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努力培育他们的改革创新意识,确立他们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4.务求爱国情感的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源于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需要将其上升到理性层面,否则由于缺乏冷静的思考、比较和判断,爱国的主观愿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事与愿违。我国已迈入法治轨道,应以文明、和谐、法治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怀,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又显示了道德的正义性和政治的文明性。曾指出:“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热忱,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在激发和熏陶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更要注重理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满腔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

上一篇: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职高专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