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培养语感

时间:2022-06-16 02:21:4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强烈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恰当的、充分的朗读无疑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敲门砖、品味文章内涵的催化剂、培养语感的一剂良方。

一、语言描述情境、培养学生语感

通过教师描述性的生动语言,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描写的特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去感受,是一种培养语感的好方法。教学课文《船长》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刻画的境界,我是这样描述的:“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拼命地奔跑着,绝望地呼喊着,无奈地哭泣着,海水如野兽猛烈地涌进船舱。”学生一个个神情紧张,如同自己也站在人群里。经过自读体味,有的学生感叹道:“太可怕了,灾难来得太突然了。”有的学生激动地说:“人们太恐惧了,简直快疯了!”当读到“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学生肃然起敬。紧接着我描述道:“这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差点把小艇挤翻了,场面乱得不可开交。如果局面得不到控制,很可能会船毁人亡。”学生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教室里一片肃然。“但是事情的结果却出现了意外的转变,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和斗殴。这一切皆缘于船长与大副和机械师的一段对话。”听到这里,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捧起课本读了起来,当读到人们全部获救,唯独哈尔威船长跟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时,学生的眼眶湿润了。船长那高大的形象已经跃然在了学生的心里。

二、画面再现情境、触动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具体而清晰的形象上产生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课文描述的图景情节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映现出来,从而加深感受,激感。课文《海底世界》向学生展示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贝类和深水鱼的活动情景。鲜明的色彩,生动形象的语言,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学生情不自禁地感慨:“这海参爬得太慢了,真像一位老人在慢慢地散步呢!”有的说:“贝类真是又懒又聪明,竟然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有的说:“我仿佛来到了海底世界,感觉深水鱼在打着灯照我呢!”由于学生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触动了敏锐的语感,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时,他们怀着对海底世界的好奇,脸上满是向往的神情,读起来津津有味,对于有关句子的理解自然不言而喻。

三、生活展现情境、诱发学生语感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月光启蒙》语言朴实,情真意切,表现了浓郁的母子亲情。文中作者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句话光靠单纯的诵读学生很难产生语感,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反复品读,从中领悟母亲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但从吟唱的歌谣童谣、讲的故事、说的谜语中却让我们读懂了母亲给“我”的最初启蒙,感受到母爱的圣洁与美丽。学完课文后,我问学生:“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又追问:“你有一位怎样的母亲,她教会了你什么?”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打开记忆的闸门,联系生活,回忆母亲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经验越多,语感就越深切。通过适当的点拨,孩子们就很自然地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感受母亲那种无私的爱。再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学生就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语感就能被诱发出来,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描绘的事物,与作者心灵相通。最后,我用朗读结束了本课的教学。我对学生说:“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让我们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课文。”学生动情地读着,教室里立即飘满了他们那芳香的音韵。

四、表演体会情境、深化学生语感

在课堂上,留出给学生情景表演的时间,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语言,体验情感。《池上》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诗,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形象。在细读品味古诗之后,学生对这个小娃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问学生:“你想当采莲娃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分组表演起来。在汇报表演中,学生的想象力真令人大开眼界,有的演小娃,有的演小艇,有的演诗人,还有的演浮萍,甚至还边演边唱。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都很形象,充满了童趣。可见,学生在情景表演中已经完全投入,把自己与文中的形象融为一体,感情自然流露,十分真实。简短的二十字的诗歌,在学生们的表演诵读中,如同一幅清新优美的图画,又如山野吹来的风,轻松活泼。我相信,学生们在反复吟学古诗的过程中,已经深入理解了蕴含的诗意,感受到小娃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体会到了那份悠然自得的童趣。

新课程要求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创设情境,有目的地反复训练,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通过整体感知、感受、体味、揣摩、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建构语言的模型,增加文化的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真正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

上一篇:“3+1”课改下,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下一篇:语文课应该关注的几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