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指导

时间:2022-06-16 01:38:30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指导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写作材料,因而会常常出现作文中的空洞无物或说空话,假话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提高他们手机材料的能力,而想培养他们收集材料的能力,就必须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1、引导启发,表现创造美。

学生的生活看起来很单调,实际上身边处处不乏美好的人,美好的事,如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而学生往往对这些视而不见,或者感知甚少,作为语文老师,如不及时引导发现,一些很生动的感觉便会成为明日黄花。

2、紧密结合课本,教给学生观察点的方法

梁启超说:“教员不是拿所有的结果教人,而最要紧的是拿所得结果的方法教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的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本身就有一篇篇优秀的范文,其间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更有着多彩的观察技巧。因此结合课文适时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写景,状物的课文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详细讲解文中的观察顺序记观察方法。

3、观察时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定要注意观察。不仅如此,还要选好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分角度,多侧面的描写,而且还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国学大师王国维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友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

4、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指导学生观察

在课堂教学,学生课外活动中及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偶发事件和可供观察的事物,并及时指导学生现察,也会受到很很好的效果。例如:一天上语文课时,外面忽然刮起了的大风,一会又下起了大雨。在安顿好受惊的学生后,我没有继续讲课,而是让学生到窗口边观察外面的景色,提醒他们注意外面的树木,房屋,行人都是什么样子。然后,我让学生吧自己看到的景象说出来,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在他们一个个发言完毕,我就对他们说,可以把这些景写成一个片段记在日记上吗?同学们纷纷说好,就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就大功告成了。我相信许多同学会对这段文字记忆犹新。

此类事件虽属“偶然”,但我们若是有心,则“偶然”就会不断,自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写作材料会不断而来。

5、勤记观察日记,寄来写作素材

俗话说:“常写常新,常练常进。”因此,我鼓励学生每星期写观察日记。这些观察日记内容丰富多彩;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或者是上学路上的一件小事,路边一株刚发芽的小草,大街上的急匆匆来去的人流,街头上叫嚷的小商小贩……全都成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了真实的人物,事件,场景及其意义,充实了作文的内容,激发了写作兴趣,找到了真正的快乐。罗曼罗兰不是说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观察中即获得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6、在作文中创设情境,激感,培养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观察,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再者要在活动中观察,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教师要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7、重视间接观察,丰富写作素材

袁微子先生说过:“读书是一种间接观察。读书不能看热闹,要看跌宕起伏中的人物,环境,情节,了解前因后果,精彩的场面,生动的语言以及作品的细节描写都得品味,从而运进自己的‘信息库’。”从袁老的话中,可以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因此,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有益的书籍,在阅读当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我还定期开展“故事朗诵会”“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书本中获得写作材料。

上一篇:浅探聋校英语教学 下一篇:活用数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