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导学案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06-16 12:46:59

关于语文导学案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将语文教学置于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下。加之语文课程内容与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及学情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才能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上个世纪末,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风行以来,学案导学模式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但是,对语文“导学案”这一载体或媒介的研究还显得粗糙了些,希望通过研究使之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认可和推广。

关键词:语文 导学案 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课程理念下引入导学案探究式教学方略,试图在实践中探索出较为有效的方法,并使之具有操作性,这显得十分必要。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兼顾了预设与生成,这是一个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再创造的过程,对教师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在探讨如何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要不断转变、优化教学方式,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示范引领者。

二、概念的界定

据裴亚男先生《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在检索到的190篇文章中,明确提出学案概念的文章共51篇。人们对学案的概念界定不一, 51篇中29篇把学案定义为学习方案, 17篇则定义学案为辅导材料。我们认为学案指导学生学习,培养思维和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它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如学案的内容如何有效安排使之更利于学生学习,体现了学案实质上应该是一种方案。

笔者分析认为,“导学案”应是教师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流程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是由教师设计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等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作用。

三、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语文“导学案”的研究还很少。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学还是以“学案导学”模式为主。

(一)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非常活跃,各自主学习理论学派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对自主学习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究。他们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国外的学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最近我国也翻译了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专著,如“自主课堂”“自我调节学习”等。这些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实践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大量的国内教学研究文献显示,针对“学案”提出的“教案学案二合一”“教案学案一体化”等概念及教学模式成为近几年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虽然其中某些“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客观说,仍然是为教师的“教”备教案同时替学生准备学案,相对而言,二者的对应关系处理得更好些,实际上学生仍然在使用学案。

基于“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就是为了终生会学”等这些现代教学论观念,基于“教室仍然是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的近一个世纪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在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学生的学习路线图,让教师的备课不再单纯地为自己的“讲”或“教”,而是由学生的“先学”加上的教师先“学”,由教师的备“讲”转移到教师为学生“能讲”,即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力求达成教与学的同步运作,协调匹配优化,无疑会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实践应用

(一)港澳地区。“工作纸”是我国港澳地区和一些发达国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类似于我们现在新课改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但内容更为丰富,利用更为灵活。工作纸由任课教师或专门机构编写,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可以应用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其活动、问题安排周密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达成课程目标;能使育人真正着眼于过程;在熏陶、感染方面有其过人之处。

(二)台湾地区。学习单并无既定的形式,完全视教师需求而设计,它可以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作业单、或者评量单。可说是量身订做、弹性灵活、多功能的工具。形式上可采用勾选、问答、填空、填表、设计、绘图、心得、感想、建议等等。

(三)东庐讲学稿。“讲学稿”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目标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导学。

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弥补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提高了课堂效益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四)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这种模式被称为“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模式。

杜郎口课堂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五)循环大课堂。循环的载体:导学案

循环,不仅解决了学习前置和师生互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循环把学生的两种学习态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为培养学习型人才提供了课堂支撑。“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思想,其灵魂可概述为“一、二、三、四”,即: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五、现实意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在语文新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导学方案,从教情、学情出发,以“减负增效”为目标,把导学案研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是当下聚焦课堂教学,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朱莉.浅议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设计――以苏教版七年级为例[J].才智, 2010(06).

[2]陈文斌.谈“教学案”的理论基础与编写――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3).

[3]李腾开.“学案导学、引探自究”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4]吴育红,贾凤梅.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5]孔云.“师生共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6]杨翠平.内蒙古地区学案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研究及应用[J].语文学刊,2008(11).

上一篇: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 下一篇: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