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2-06-16 12:46:43

浅析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风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始终存在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建设项目的实施常常被风险所困扰,其主要原因是其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充满着不确定性。而认识能力的有限以及信息本身的滞后性,使得人们对建设项目开展中潜在的各种威胁辨识不清,往往造成项目的实施偏离预期的目标,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

建设项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活动。工程风险管理是依据项目所处的风险环境和预先设定的目标,对风险从认识、分析至采取防范处理措施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以合理的成本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关于工程风险管理基本原理的提法各不相同,但主要内容包括了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主要任务是将风险减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并进行合理的风险责任分配,是一个循环动态的过程。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运用各种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识别。风险估计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后果大小,以及出现时间和影响范围的确认。风险评价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风险进行重要性排序,评价工程总体风险。风险应对是制定应对策略和技术手段的过程。风险监控指监测并记录工程项目的各种风险状态,并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风险,保证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二、我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发展时间短,基础不牢,项目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在建设项目中资金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决策者更难以“挤出”风险管理费用,从而忽略项目风险。另外,一些承包商因急需找到任务,承揽了自己技术能力不及的项目,不能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项目落实后,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处理项目风险的手段单一而落后,对项目潜在的风险缺乏前瞻性的推断,大多以凭直觉、经验的态度来对待风险,仅通过定性的分析,避免定量的分析。以致于那些科学定量分析难度大、专业化程度高、费用高的项目被以简单的风险处理手段而敷衍,最后被风险吞噬,导致项目以失败而告终,严重影响到了建设项目风险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

2、风险管理责任机制不健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类型的管理都需要健全的体制来规范,必要的责任人员来执行,合理的规章制度来遵守。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各个项目运作主体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积极参与,且在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协调与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风险管理效应,从而构建规范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与操作规范。然而国内多数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组织,“项目上马建班子,项目完工散摊子”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在项目的组织结构上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和与相应的职能,缺乏专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加之建设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特殊性,如参与主体多、利益牵涉广、责权利定义模糊等等,出了事故相互推托,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更高,增加了项目的运行风险。

3、风险管理信息监测体系不完善。建设项目风险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存在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加之信息的不完备使得人们无法充分认识到一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从信息学角度来看,信息的不完备性是绝对的,而信息的完备性是相对的,信息传递和获取的滞后性是造成这一客观规律的根本原因。风险存在于建设项目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部门,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的发生,就必须在项目生命期内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观念、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环节中去,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预警系统。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对经验的积累与数据的分析,未能建立一个全面有效、通畅的信息监测体系。当风险到来时,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各部门信息传递的脱节,以致于不能及时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4、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依据尚不完善。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由于缺乏针对工程建设的具体规定,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新修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虽增设了有关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条款,但其覆盖范围有限且属于推荐性,没有法律强制力。《保险法》中虽然规定了工程保险的相关条款,但却没有针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法律,缺乏实际操作性。因此,相关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建设项目风险体系的有效途径

1、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适应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风险管理。《担保法》虽然有担保业务的相关规定,但缺乏针对工程建设方面的具体规定。目前,工程保险发挥了一定的风险保障作用,但缺乏对建设工程各方参与保险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今后的有关立法中,需考虑有关工程担保、工程保险的内容,在有关合同示范文本中制定相关条款,以及研究制定各种相关的系列合同示范文本,以利于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培育发展工程担保市场,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并能够强化建筑市场的守信机制,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除了现行的银行担保外,还应当积极发展其他具备条件的机构担当担保人,发展承包商之间的同业担保。对于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也应允许开展担保业务。工程担保公司的设立,国家应尽快制定审批要求,确定业务范围,规范运作,并进行有效监督,形成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建设工程保险经纪人、保险人和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应积极引导、扶持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3、适当采用强制性措施加快风险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当前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应强调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促进风险管理观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推广。如在大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增加风险管理报告的要求;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需包含风险管理的内容、拟定相应的制度。另外,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明确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有了充分的自,为了回避风险较少损失,必然会积极运用科学与灵活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

4、加强与建筑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对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视。目前,我国的相关行业协会对于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涉及的很少。有关行业应发挥其优势,组织相关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与培训,加强国内外信息交流,尽快建设我国风险管理信息中心,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服务。

5、建立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企业首先要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企业内部应注重相关资料和经验的积累、分析,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并进行记录归档,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资料库,为今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承包商应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做好风险识别阶段的工作,以便运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程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项目管理者对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视和加强。虽然国内项目风险管理近些年得到了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进,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以促进我国在项目风险管理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立新.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J].中外公路,2006,(06).

[2]孙毅.浅议建设工程风险管理[J],山西建筑.2010,(21).

[3]刘健晖,岳金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甘肃农业,2006,(05).

上一篇:探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主要环节 下一篇:试论路桥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