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学锋:我回中国卖飞机

时间:2022-06-15 10:34:02

廖学锋:我回中国卖飞机

2010年,廖学锋创立了自己的企业――中国公务航空集团,开始了自己卖飞机的事业。

在此之前,他是加拿大知名公务机制造商庞巴迪的亚太区副总。

廖学锋认为当时的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完全是一张白纸,潜力巨大,自己既懂中国,又懂美国,于是放弃优厚的国际知名飞机制造公司的待遇,选择自己卖飞机。

而这一切,早在20年前就已在他的规划当中。

努力+规划改变命运

“我是1976年高中毕业,下乡两年后,1978年考上大学,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飞机设计,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成都飞机公司做设计工作。1989年,我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拿到了硕士学位以后,一直在国外从事与航空有关的工作。”廖学锋说。

在此过程中,廖学锋体会到努力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命运的改变。努力,可以说是廖学锋的一个人生标签。

廖学锋硕士毕业时,正值1991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毕业生找工作非常困难。幸运的是,廖学锋在准备毕业论文时就找到了工作。这是美国德州一个小公司,他在这里做波音机的改装和公务机的工程技术及内饰改装工作。在他刚去的时候,人家都把他当成有五六年经验的人,但实际上,他当时对这里飞机的系统、绘图工具、规范都不了解。“我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设计规范影印后拿回家钻研,不到一个月我就非常自如了,还有很多人来向我请教业务。”廖学锋说。

在这里,廖学锋接触到公务机,在大学期间就对商科和市场感兴趣的他,意识到了公务机的巨大市场价值,并从此将其确定为自己事业的方向,一步步有计划地向其靠拢。

两年后,廖学锋选择去了波音公司做工程师,之所以在好几家抛来橄榄枝的公司里选中波音公司,是因为它有很多中国项目,许多还是与政府合作。廖学锋认为自己对中国和美国航空都很熟悉,理智告诉他,做中国的航空业务会对自己更有利。

1995年,雷神公司上了全新的飞机项目,廖学锋又辗转去了这里。廖学锋的业务能力很出色,很快就被任命为雷神首相1号飞机尾翼系统的设计组组长。他心中关于中国公务航空事业的梦想,终于在这里起步。

当时雷神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有很多,包括工程建筑和雷达业务,由于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雷神公司总部要求战略部门出具关于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报告。一次偶然的机会,廖学锋与战略规划部的副总裁谈起自己关于中国市场的想法,这位副总裁非常认同,立即将其调入战略规划部,负责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雷神公司攻克中国市场3年不见突破,董事长要求他们部门给出亚洲市场的发展规划,廖学锋操刀写了亚洲市场发展规划白皮书,他用大量的中国经济数据来分析、证明自己关于中国市场的预测,给出的建议是不需要花大量人力,而是寻找好的销售伙伴来做市场开发。这份白皮书老板很喜欢,并将他派到中国负责市场销售。

“虽然来得有点突然,但是对我来说,这个一直是在我的职业规划当中的,从读书到回来应该有8年时间了。”这时是1997年,在他2008年离开雷神的时候,他已经做到了雷神公司北亚地区的总负责人,是北亚地区最高的职位了。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数据分析都是非常准确的。从1997年到2003年,中国公务机市场基本被雷神公司的豪客比奇系列占领。

与西方不一样的飞机生意

2010年,廖学锋放弃加拿大知名公务机制造商庞巴迪公司亚太区副总的职位,选择创业,开始自己在中国卖飞机的事业。

中国公务机目前只有300架左右,廖学锋很看好这个市场,他认为中国公务机在未来10年里,会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公务机方便、舒适、强大,但是也很贵。由于牵涉很大的资金量,所以购买飞机的决定有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一单生意跟了十多年,在最后签约时却因为企业的一些变动或政策而搁置,但有时也可能见面5分钟就能签下一笔大单。这都与不同客户、不同需求、不同的客观条件有关系。

在中国,有实力购买公务机的,除了航空公司,大都是民企老板。与这些人打交道,传统销售经验可能就派不上用场了。廖学锋说,有时候见面时间就10分钟,传统吃饭或者打高尔夫球的安排很少,这些老板没有闲工夫来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时候是用短信来沟通,要在来回两三句话中把一个交易说清楚,难度非常大。

廖学锋说,在西方,销售公务机是一个流程非常简单、直接的过程,外国人买公务机的目的很纯粹,就是把它当作一个交通工具来使用,安全、适合自己就好,所以欧美国家的公务机销售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售价大都在1000万美元左右。

相对来说,中国人买公务机更偏重于大型、超大型的,这源于中国人的传统――好面子、讲排场,其售价大多在3000万~5000万美元,最受欢迎的几款机型是湾流G550、庞巴迪环球快车6000、达索7X,还有部分波音空客。

在这方面,有很多西方人就很不理解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人并没有把公务机作为交通工具,而更像是玩,殊不知,中国老板在公务机中做生意的比比皆是。“中国人的公务机用得更好,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做生意的场所。”

廖学锋说,在中国的私人买主中,数量以南方人居多,但在比例上北方人更高。他在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的私人买主是裘德道,他是全中国第二个买公务机的人,第一个是1998年远大空调的张跃。

赵本山的那架庞巴迪挑战者850就是廖学锋卖给他的,这架飞机赵本山除了自用外,还用来做包机服务,它的包机费用除了能够维持其常规保养维修外,还给本山大叔带来了不错的收益,这也算公务机购买的附加价值吧。

看不懂中国的房产投资

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廖学锋在行事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已经西化了,比如投资。

廖学锋的第二大爱好就是投资,他在美国上学时就读巴菲特的书。1993年,他开始做股票投资,至今已20年,他自认自己的成绩还可以。

廖学锋自己的投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他说做投资还是需要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不要相信投机,更不能听信小道消息,要长期看一个公司的基本面。

这些年,房产在中国可谓是最好的投资品种,但廖学锋从未涉足。之所以没做,跟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他发现在中国的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买房的很少,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的房子还是很贵。美国的房价较低,自己又是从美国中西部地区来的,在密西西比州,25万美元能买到很大一幢房子。

他现在仍未做房产投资,“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看不懂中国的房地产。中国的市场不得不承认,不能和其他地方相提并论,中国市场就是中国市场”。

上一篇:北京顺义国际鲜花港引进生产线自产鲜切花等 下一篇:吉尼嘉的五层共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