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疆旅游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的人才培养

时间:2022-06-15 10:33:48

基于新疆旅游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的人才培养

摘要:旅游人力资源是影响旅游业发展快慢的关键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获取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新疆旅游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新疆旅游人力资源需求的特点,提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疆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疆;旅游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120—03

新疆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旅游业在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地位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很大。作为核心的旅游人力资源,与旅游者直接接触,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国外对旅游人力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旅游教育以及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探讨。国内旅游人力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教育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开发与管理方面。而对新疆旅游人力资源的研究很少,缺乏相应的需求调查研究。因此,新疆要切实加强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培训机构、行业和企业的沟通,全面认识旅游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旅游人才。

一、新疆旅游人力资源需求现状

新疆现有400多家星级以上的酒店,400多家旅行社,168个著名旅游景点。随着市场对旅游人力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新疆各高校近几年陆续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新疆旅游业服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对46家旅行社、43家酒店、15个旅游景区和11个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4—5月,获得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由表1可知,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疆各地州旅游行业对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超过90%的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对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需求量较小。因此,新疆旅游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旅游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培育出真正符合新疆旅游市场需求的合格的旅游人才。

二、新疆各地州旅游人力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一)旅行社旅游人力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1.旅行社的规模。调查表明,65.2%的旅行社规模较小,淡季在职人员20人左右,32.6%的旅行社规模中等。淡季在职人员20-40人,大规模旅行社较少。旅行社淡季在职人员主要是管理人才,而导游、计调、营销人员等属于旅行社的季节性员工,旺季才聘用。

2.旅行社员工的学历。调查表明,旅行社青睐高职高专层次旅游人才,并且对高职高专层次旅游人才需求量最大。旅行社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只4.3%,大专学历员工占37%,中专学历的员工占34.8%。71.8%的旅行社选择招聘中专和大专毕业生,部分单位明确表示只招聘专科毕业生。

3.旅行社员工的工作经验。旅行社对员工的工作经验要求很高,小规模的旅行社几乎都要求招聘对象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少数大规模的旅行社招聘应届大学生,有针对新员工完整的培训体系,小规模的旅行社选择直接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

4.旅行社各个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不同岗位、部门的需求来看,被调查旅行社对规划与营销人员的需求占28.2%,对导游的需求占95.3%,对计调的需求占87%,对财务会计的需求占63%,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占23.9%。调查表明,旅行社对导游、计调、财务会计等岗位需求量很大。

(二)酒店旅游人力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1.酒店的规模。调查表明,97.7%的酒店员工的人数在40人以上,其中60人以上的酒店占63.6%。星级酒店的等级越高,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越大。

2.酒店员工的学历。调查表明,三星级以上酒店从业人员中,中专学历占40.9%,大专学历占40.9%,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3%。从酒店的等级来看,等级越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越高,对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多。显然,中专和大专学历员工的需求仍是星级酒店现阶段最紧缺的人力资源,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需求量也在上升。

3.酒店员工的工作经验。星级酒店都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制度比较完善,因此,对基层员工的工作经验没有明显要求。

4.酒店各个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调查表明,酒店对高级服务员需求量最大,普通服务员需求次之,规划与策划人员需求量最少(见图1)。酒店对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对服务人员的需求量。

(三)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人力资源需求调查分析

1.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规模。旅游景区员工数量普遍在40人以内,主要是景区的管理人员,对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职人员10~40人不等,20人以内的机构占72.7%,对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已近饱和,几乎没有需求。

2.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学历。调查表明,旅游景区员工的学历大部分是中专到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几乎为零,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较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职员工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较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较高,本科以下的学生基本上无法进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3.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工作经验。调查表明,旅游景区大部分员工有工作经验,部分有过在旅行社工作的经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录取,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对特定岗位有特定的要求。

4.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个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调查表明,旅游景区对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规划与策划人员、营销人员的需求量较大(见图2)。而少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在5人以下,需求量较小(见表1)。

三、新疆旅游人力资源需求的特点

旅游行业一线企业(旅行社、酒店等)青睐高职高专层次的旅游人才,需求量最大。调查表明,旅行社员工中大专学历的占70.2%,酒店员工中中专学历的占40.9%,大学学历的占40.9%,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3%。由此可见,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是旅游一线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主力军,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需求在不断加大。

新疆旅游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呈现出“两头高”的趋势,即中高级的“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和基层旅游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缺乏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掌握高技能的基层旅游服务人才。从不同岗位、部门的需求来看,旅行社对导游、计调的需求量最大;酒店对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最大;旅游景区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规划人才的需求量最大。

由表2可知,各旅游单位对旅游人才的实践能力、人际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旅游单位都对旅游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疆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素质教育,通过在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就业热情,对学生的就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合理的课程学习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相结合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培养的旅游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新疆部分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想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却难以适应行业要求,学生大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是技术型工作,这是新疆旅游业急需高层次人才而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现象的原因。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对旅游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形成清晰的定位。课程设置方面,各地区应根据其旅游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开设各类特色旅游课程。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高校教师自身缺乏旅游工作经历,在教学内容上仅限于理论讲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原始方法讲授,从而使得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要努力建设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力培养“双师型”的优秀教师从而成为旅游教育学科带头人。一方面,从星级饭店、旅行社等相关旅游行业聘请一批高质量的名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来做兼职教师,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鼓励部分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安排部分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知识。

(三)以实践培养为核心,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1.加强旅游专业院校与旅游企业合作。旅游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可以弥补旅游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创造条件,同时了解用人企业要求,有效解决供需脱节问题。如旅游院校可以同星级饭店联合办学,联合办学的一方,既可投资一部分资金,又能派出饭店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饭店参与编写专业教材供学生使用;合作饭店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毕业后学生可以和企业双向选择就业;可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教学计划,开设专业课程。

2.加强同行业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旅游专业院校间建立信息互通的网络系统,使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各地方、各方面新信息,探讨教学方法,有利于旅游专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中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与国际旅游组织和相关学校加强信息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成果,及时了解世界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同其他地区的旅游专业院校开展校际联合办学,学生可以各在本校学习半年,然后到对方院校学习半年,最后一年实习,通过互换学生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基于专业教育评估的英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