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三鑫公司盛极一时的原因简析

时间:2022-06-15 08:42:20

旧上海三鑫公司盛极一时的原因简析

【摘要】旧上海的三鑫公司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经营鸦片有关项目的公司。它是由旧上海青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创立,盛极一时,极具规模。我们要否定这种黑社会性质的罪恶勾当,当然也要探究其发展壮大的原因。本文即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分析三鑫公司的发展原因。

【关键词】旧上海 三鑫公司 管理

在民国时期,烟毒肆虐,上海的青帮是经营与烟毒以及相关项目中的组织中是最为活跃的一个,专营鸦片的三鑫公司的出现,标志着青帮大发“毒”财的经营到了顶峰。旧上海三鑫公司的成立时间历来颇有争议,但主要集中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在以往对三鑫公司的研究中,绝大部分把其发展壮大的原因归于其黑社会性质以及当时黑暗的社会,这当然是毫无争议的。但是一个公司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发展壮大也必然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

一、抓住市场商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几近垄断

早在三鑫公司成立之前,旧上海的贩烟活动就十分猖獗。由于有巨大的利润,各个贩烟行在运输鸦片的过程中经常被分散的流氓组织偷抢鸦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各个烟行乐于以交保护费的形式来换取保护从而减少损失。当时的烟馆主要设立在英租界,以英租界大亨沈杏山为首的“大八股党”开始由抢烟转变成烟行的保护者的角色,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此时,以法租界为根据地的黄金荣、杜月笙早已开始觊觎这笔生意,由于英租界的禁烟以及对沈杏山等人的拉拢,以黄金荣、杜月笙为首的青帮最终逐渐占领了市场,形成垄断之势,在当时的上海一家独大,一直处于地下黑暗中的交易甚至一时间变得明目张胆起来。

二、不断拓展核心业务,避免固步自封

早期三鑫公司经营的业务类似于保险公司,收取各个运烟商行货物的10%押运款,保证运烟的顺利,截至1925年,参保的烟行多达21家。随着发展,三鑫公司又直接参与到鸦片销售中,由单纯的保护者的角色转变为保护者和参与者。东北军参谋长刑士应、热河的汤玉麟就曾将巨额烟土交由三鑫公司代销。在19世纪20年代末期,据统计在法租界中存在着数千家烟馆,于是发现有利可图的三鑫公司又把保护的对象扩展到了各个烟馆,收取被称为“烟捐”的保护费。公司代替巡捕房收取烟枪“执照费”,由最初的几角钱最后涨至几块钱,法租界几十万烟枪每月就给三鑫公司提供了数十万的收入。这些业务的拓展大大增加了三鑫公司的利润来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三鑫公司并没有始终坚持最初的单一经营,而是不断发现可以进入的领域和机会,并最终形成了多个业务核心的经营模式。

三、所吸纳“员工”的高忠诚度,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三鑫公司成立之后,所吸纳的人员多是以前从事偷抢烟土的不成组织的闲散人员。由于没有组织,这些人员终日提心吊胆,有偷抢烟土的暴力冲突,也有与其他偷抢鸦片的人员的矛盾。因此三鑫公司对他们有极大的诱惑力,进入三鑫公司之后,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得到公司的保护。这些人中有一些资本的还被允许自设烟馆,所需烟土由公司或者下属烟商提供。所以这些人员积极加入三鑫公司,同时有保持着较高的忠诚度,不会轻易的脱离。同时相对于公司而言,因为这一部分人的收编,减少了护送烟土的压力,而且吸纳了大量所需的人力,节省了招募、培训大批职员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四、利益均沾,股权激励的雏形

利益均沾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司之外的人员,一部分是公司内部人员。对于公司外部而言,能享受到三鑫公司的收益的主要是法租界当局、当时中国的官员以及上海的军阀和其他有头面的人物。给这些人以收益主要是为了寻求权力的庇护,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法租界当局为例,上至法国总领事下至巡捕房的一般职员都能按月收到一定份额的供给。法国总领事在当时每月可以收到30万的私人收入。另一方面,对于公司内部,严格按照“大三股、中六股、小八股”的原则分红,“大三股”是指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中六股”指的是公司的一些业务骨干,“小八股”则级别又低一些,更低的职员在领薪水的基础上也辅以分红的方式。这样,大大的激发了整个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可以看作孕育着股权激励的雏形。三鑫公司的利益分配广泛而复杂,各种势力相互纠结、相互联系,相互收益,为保证其发展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三鑫公司的年收入历来也莫衷一是,但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5000万至6000万之间。这样的年收入大约占当时北京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4%--20%,可谓富可敌国。贩毒的巨大收入滋养了青帮,反过来强大的青帮又为三鑫公司的经营提供保障。但是建立在违法犯罪与道德沦丧基础之上把泛滥和流氓势力相结合的三鑫公司注定不会长久的繁荣下去。1932年,法租界当局开始实行禁烟,从此三鑫公司一落千丈,但是并未完全覆灭,转而在政权统治下另谋发展,直到日本占领上海,杜月笙等核心人物撤离上海,盛极一时的三鑫公司彻底成为了历史。

参考文献:

[1]苏智良,姚霏.近代中国转型期的贩毒巨擘――旧上海三鑫公司研究[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2005.

[2]姚曙光,邱格屏.民国时期的上海青帮[J].民国春秋.2001.

[3]郭绪印.会与帝国主义、政权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

[4]徐铸成.杜月笙正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上一篇: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与展望 下一篇:论信用风险度量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