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时间:2022-06-15 07:48:28

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摘要:

目的:分析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两组患者溶栓后SOD、CK-MB、LDH、cTnT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尿激酶; 左旋精氨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7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动脉闭塞、血流中断等因素引起患者部分心肌持久性缺血,继而造成局部坏死,不稳定斑块破裂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斑块破裂后血管内膜下基质胶原被暴露,凝血酶聚集,形成血栓[1]。本次研究分析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8-78岁,平均(36.92.3)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4例。前壁梗死患者30例,下壁梗死13例,前间壁梗死19例,广泛前壁梗死18例,下壁和正后壁梗死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合并症、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标准[2]: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电图存在2个或者2个以上的导联ST段抬高明显,抬高幅度大于0.2mv;心肌梗死病史伴有左束支明显传导阻滞;发病6小时以内;年龄小于70岁。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脏手术史;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精神严重异常;不愿意参加该项研究患者。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查,把患者血压控制到160/100mmHg以下,所有患者都给予休息、镇静、吸氧、止痛以及心电监护。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入院半小时内给予患者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半小时内完成,同时给予左旋精氨酸200mg/kg,应用3d,患者溶栓治疗结束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1mg/kg,次/12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给予尿激酶溶栓。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溶栓1d后比较两组患者SOD、CK-MB、LDH、cTnT等指标的变化。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两组患者溶栓后SOD、CK-MB、LDH、cTnT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危重病,尿激酶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3]。冠状动脉再通的标准:开始溶栓治疗2h内胸痛症状快速患者或消失;开始溶栓治疗2h内,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降落超过50%;开始溶栓治疗2h内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CK提前到16h内,CK-MB峰值提前到14h以内[4]。

参考文献

[1] 李帆,彭刚.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35(17):20-21.

[2] 张代荣.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1):811-813.

[3] 于涛,宋志斌, 甄锡云.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11):478-479.

[4] 吴伟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82-83.

上一篇:小骨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大骨瓣减压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