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时间:2022-06-15 05:54:26

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实现转型的基本要求。基于此理念,我们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进行了课例研究。

一、第一次研究课

课堂教学设计概要

教学目标: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殿堂”、“瑰宝”等词语。②能把握文章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环节共有五步:①揭题导入,激感;②初读课文,理清脉络;③读首尾段,深化情感;④精读课文,深化感悟;⑤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亮点

1.情感体会教学到位。作为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教师整堂课都在引领学生体会圆明园的美和英法联军的残暴,情感铺垫感悟教学到位。比如在揭题的时候,教师问:“毁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坏的事物被彻底消灭,二是指好的东西被彻底破坏,在文中指哪一种?(学生回答是第二种)――就先在学生心里打下了“圆明园的毁灭是好的东西被彻底破坏”的情感基调。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又问:读了这篇课文,大家心里是什么滋味?――又在学生心里加深了情感的体验。在读首尾段的时候,对三个“不可估量”的体会;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对圆明园昔日辉煌和今日被毁的对比中,学生更是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英法联军太可恶了!当时的政府太无能了!圆明园被毁实在太可惜了!……情感体会教学非常到位。

2.句式教学生动扎实。对从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出的句式:( )是( ),也是( )的教学,采用了五个步骤,层层深入。第一步,画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第二步,交流之后出示这个句子读正确;第三步,换成:“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比较异同;第四步,把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的感情加进这个句子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第五步,迁移,用句式“( )是( ),也是( )”说一句话。从理解到运用,层次清晰,扎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考虑课程特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记载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帮助学生体会这些情感非常重要。但是作为一篇教材,从课程的层面看,既要关注人文体会的一面,还应该关注情感背后的东西,即这些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就像本文,作者采用的是“反衬”的方法,先写圆明园如何如何地辉煌,再写圆明园如何被毁灭。很辉煌,但被毁灭了,毁灭它的人就越罪恶。运用反衬,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是本文一个很鲜明的写作特点。但是很可惜在教学中没有相关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定位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五年级,句式教学已不是重点,但是本堂课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句式“( )是( ),也是( )”的教学上,甚至在学生已经说得很好的情况下,还继续让学生说,让学生无法“跳一跳,摘桃子”。教学内容的定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3.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偏离。教学中有10分钟的时间在进行句式教学,可见句式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教学目标当中却没有关于此类的描述。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却不是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偏离。

二、第二次研究课

课堂教学设计概要

目标的变化:定位更加清晰。把第三点改成:能知道“反衬”的写法,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运用“反衬”的好处。

课堂发生的变化

1.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考虑学生的特点。把“( )是( ),也是( )”的句式教学省去,而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教学走到第四步就结束,不再进行迁移说话。把对这句话的理解定位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及感情朗读上,不再定位在句式的学习上。

2.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考虑课程的特点。

一是把“反衬”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把第五个教学步骤改成:回读全文,感悟写法。具体操作如下:(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文章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描绘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总结:对呀,越辉煌,毁灭后就越愤怒。同学们,像这样的方法就是反衬。(3)深化迁移:你觉得运用反衬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你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用反衬的?引导学生交流。

二是减少学生抒发感受的环节。初读课文之后,不再问:读完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而是结合在具体的朗读中体现。

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的选择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衬”是本文的特点,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对学生的学习很难,学生只是知道这篇课文当中写圆明园的辉煌是为了衬托圆明园毁灭的罪恶,但是不知道迁移到别的课文中去,更不会运用“反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科学。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反衬”这一方法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没有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举一反三。二是朗读指导上的缺失,教师只是简单地示范读,没有引领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3.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不够。一个课时很仓促,有些环节时间不够充分,特别是学生初读课文的时间很少,不到1分钟。这篇课文长句和多音字很多,而学生原有的朗读基础不是很好,读的时间又不够,结果60%的学生无法达到“正确、流利”,错字、漏字情况严重。

三、第三次研究课

课堂教学设计概要

目标的变化: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特点的了解,把第三点目标改成:能对教师提供的材料,恰当运用“同一类不同面”的方法写一段话。

上一篇:几小招让你文章语言更精彩 下一篇:在文本解读中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