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皮肤病

时间:2022-06-15 12:54:19

小儿感染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本病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病 因 (HSV)根据其抗原性质不同,分为HSV―1和HSV―2。HSV―1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HSV―2型可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两型病毒感染部位无严格界限,但两型间存在交叉免疫,人是HSV的惟――宿主。HSV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分泌物及粪便中,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处进入人体。飞沫传播是HSV-1型的另一种传染途径,HSV―2型还可通过性接触传播。HSV侵入皮肤黏膜后,先在局部增殖,然后可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病损区域神经的神经节内并长期潜伏,当受到某种因素激惹后病毒可活化致病。

临床表现 小儿感染HSV者多为原发型,一般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临床有以下几型:①疱疹性齿龈口腔炎:本型多见于1~5岁儿童。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软腭、咽等部位。表现为簇集性小水疱,溃破后形成浅表糜烂面,口腔疼痛难忍,可伴有发热、咽痛及所属淋巴结肿大。一般病程约2周。②新生儿单纯疱疹:比较少见,70%患者由1fS―2型引起,多经母体产道感染。一般生后5~7天发病。表现为皮肤(尤其头皮)、口腔和眼部出现疱疹,可有发热、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意识障碍,甚而惊厥等。本病预后极差。

诊 断 根据发病部位、集簇性疱疹、易于复发等特点不难诊断。

防 治 本病有自限性,1~2周可治愈。治疗以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和合并症及减少复发为原则。

局部治疗主要保护创面,促进干燥结痂,可用l%龙胆紫液,形成结痂可用3%阿昔洛韦霜。勿用皮质激素制剂。全身治疗可采用阿昔洛韦口服或注射治疗剂。糜烂渗液时可用3%硼酸液湿敷。局部处理可用疱疹净或3%阿昔洛韦眼膏。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和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儿童病毒性皮肤病。多在夏秋季流行。

病 因 本病的发生与柯萨奇病毒有关,以A16型最常见。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疱液、咽部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临床表现 本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4岁以内占85%~95%。潜伏期3~7天,多在夏秋季流行,可有轻度前驱症状,如发热、咳嗽、全身不适等。病初在手、足、口腔出现红斑,很快变为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数目不定,累及口腔者为多,常因疼痛影响进食。病程约1周,愈后很少复发。

诊 断 据发生于手、足、口腔部位特征性损害,结合流行病学诊断不难。

治 疗 病程短而顺利,预后良好,注意隔离,防止幼儿园内传播。

本病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口腔损害疼痛时可用2%利多卡因溶液含漱或口腔溃疡涂膜剂。也可口服抗病毒药物。

寻常疣

寻常疣 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为小儿常见皮肤病。

病 因 病原体为HPV。传染源为患儿和健康病毒携带者,可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通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使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人类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6个月~2年。初为针头大小丘疹,逐渐增大至米粒、豆大,呈半球形,色正常或灰褐色,边界清楚,质微硬,表面粗糙、角化或呈状,偶有压痛,撞击易出血。数目多少不一。好发于手背、指(趾)、足缘、甲周等处,亦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病程慢性,65%可在2年内自然消退。

诊 断 根据病史及典型皮肤损害易于诊断。

治 疗 外用药物及物理疗法。

外用药物:鸡眼膏或鸦胆子仁(去壳捣成糊状)先以温水将疣浸软,除去表面松软的疣组织,然后用胶布(中央剪成与疣体等大小孔)保护疣周围正常皮肤,暴露疣体,将药物敷于疣体表面,再贴一层胶布,根据情况2~3天换药1次,每次换药将腐烂组织除去,直至局部平伏为止。

物理疗法:有冷冻、电灼或激光等,适用于皮损数目较少者。

传染性软疣

病因 病原体为(MCV),属痘病毒, 目前发现有4个亚型,但以MCV―1型最常见,尤其儿童患者。可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公共浴池或游泳池中易被感染。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潜伏期为2一7周,病程6―9个月。初起米粒大小丘疹,呈半球形,渐增大至绿豆大小,表面光滑、质软,中心凹陷如脐窝,顶端挑破可挤出乳酪样软疣小体,数目不等,可散在或集簇分布而不融合。好发于躯干、面颈、四肢等处。自觉微痒,愈后无疤痕。

防 治 儿童集体单位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勿共用浴巾,发病后避免搔抓以防扩散。局部治疗:在常规消毒后,用消毒针头或止血钳子将软疣小体挟破挤出,然后涂以2%碘酊,并压迫止血即可。

头癣

头癣是指侵犯头皮和头发的一组皮肤真菌病。根据临床特点和菌种不同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目前黄癣已明显减少,而伴随饲养宠物增多,白癣与脓癣有所增加。

白 癣 主要由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接触患儿或患癣的猫、狗等家畜传染,也可由共用污染的理发工具、帽子、枕巾等物品间接感染。

本病多侵及儿童(尤以学龄前儿童),病初为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鳞屑斑片,毛发失去光泽,――般无炎症反应,但亲动物性菌种可引起明显炎性反应,甚至变为脓癣。脱屑区病发一般距头皮2~3mm处折断,参差不齐,绕以白色菌鞘,病发松动极易拔除。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至青春期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真菌生长繁殖,因而可不治自愈,毛发可再生不留疤痕。

脓 癣 是多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亲动物真菌引起的头部感染性变态反应。皮损初起为一群集性毛囊炎性丘疹,逐渐融合隆起形成炎性肿块,质软,表面呈蜂窝状,压之町见脓汁溢出,毛发松动易拔出。附近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愈后常有疤痕形成,造成永久性秃发。

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直接镜检及滤过紫外线灯检查,一般不难诊断。必要时可做真菌培养。

防 治 对患儿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消毒工作;对患癣家畜或宠物给以相应处理;对托儿所、小学校、理发店应加强卫生宣传和管理。

治 疗 应采取综合方案,即服

药、擦药、洗头、剃发、消毒五条措施。①服药: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小面积头癣可拔除病发,局部治疗即可。②擦药:可用2%碘酊、特比萘芬霜交替外用,每日2次,连用60天。⑧洗头:用硫磺皂或热水肥皂洗头,每日1次,连用60天。④剃发:在治疗开始时应剃光头发,以后每周1次,连续8次,每次剃下的头发应烧掉。⑤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进行煮沸消毒。

脓癣治疗同上,切忌切开。急性炎症期可短程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

体癣

体癣是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手足及甲以外部位的皮肤真菌感染。小儿体癣多数由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所致。可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而发生。

临床表现 皮损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鳞屑性红斑,边界清楚,不断向外进行扩大,而中心趋于消退,形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或多环形斑,中央轻度色素沉着。皮损炎症反应明显。自觉瘙痒,可因搔抓导致湿疹样变,也有因误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物,而促使病变继续扩大。

诊 断 主要根据边界清楚之环状脱屑斑,鳞屑经直接镜检可查到菌丝或孢子,体癣诊断一般不难。

治 疗 小儿皮肤细嫩,耐受性差,应避免刺激性药物。可用联苯苄唑霜或特比萘芬霜等。对含水杨酸制剂应注意浓度或适当稀释后外用。要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防复发。

寻常狼疮

本病为最常见的皮肤结核病。约占皮肤结核中的50%~70%,尤其多见于小儿,3~6岁发病者居多,成人患者多由儿时患病。

病 因 皮肤结核系由结核杆菌引起。绝大多数(70%以上)为人型结核杆菌,少数为牛型结核杆菌感染引起。主要经皮肤黏膜轻微损伤直接感染,也可由体内器官或组织存在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淋巴系统或直接扩散到皮肤而发病。病变好发于面部,其次为颈部、臀部和四肢。

临床表现 早期损害为红棕色小结节或斑块,触之质软,表面薄嫩,用探针易刺破而贯通出血,玻片压诊呈棕黄色,如苹果酱颜色:结节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片状红褐色浸润性隆起状斑块,表面不平,覆有鳞屑。结节吸收或破溃后形成溃疡,愈合后遗有萎缩性瘢痕,在溃疡瘢痕上又可出现新的结节,与旧皮损并存为本病又一特征。病程慢性,可迁延数年不愈。

诊 断 根据临床特点,结合组织病理不难诊断。本病应与盘状红斑狼疮鉴别,后者常表现为蝶形红斑,色鲜红,多对称,表面有粘着性鳞屑及毛囊角质栓,无狼疮结节。

防 治 应寻找和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同时对易感人群普遍接种卡介苗。

治 疗 以内服药物为主,可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及链霉素。常选用2~3种药物联合应用,疗程一般为3―6个月。局部治疗:早期小的结节可采用冷冻或激光治疗。

录常性脓疱疮

本病俗称黄水疮,又名接触传染性脓疱病,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引起流行。

病 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者约占50%~70%,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温度高、出汗多和皮肤浸渍等有利于细菌局部繁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痱子、湿疹)时,由于搔抓破坏皮肤屏璋,助长本病发生。常由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而传播。

临床表现 初起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成脓疱,周围绕以虹晕,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面,脓疱干涸后形成密黄色结痂;可联合成片或因自我传播向周围蔓延, 自觉瘙痒。陈旧结痂于6―10天后脱落,不留痕迹,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好发于身体霞出部位,如面部、四肢或臀部,附近淋巴结可肿大,常有不同程度的痒感。重症可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或肾小球肾炎,后者多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防 治 勤洗澡、更衣、剪短指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病儿宜隔离治疗,用药物消毒。

外用药物治疗: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脓疱未破者可涂1%龙胆紫液,脓疱已破可用0.1%利凡诺尔液湿敷;局部干燥结痂时可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

内用药物治疗:皮损泛发,症状较重者,应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必要时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上一篇:新生儿常见皮肤病 下一篇:胰岛素制剂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