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5 10:00:52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区域经济综合体合理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已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等较完善协调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为东部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带动作用。武汉城市圈作为后起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与这三个城市群(圈)相比,在产业结构合理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的现状,然后分别从产业结构比例不平衡、产业同构化、主要产业缺乏竞争力这几个方面详细论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产业调整

1.武汉城市圈概况

武汉城市圈的概念是在2002年6月的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首次明晰的。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该圈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武汉城市圈对全省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吸纳投资的贡献率均达到或超过60%,承载62.5%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武汉城市圈既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又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

我国目前已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等较完善协调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为东部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带动作用。武汉城市圈作为后起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与这三个城市群(圈)相比,在产业结构合理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武汉城市圈中各城市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产业分工不明确,同构现象突出,整体竞争力弱,严重制约着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发展。

2.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各城市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层次性

武汉城市圈9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层次性,第一层为武汉市三大产业比例为3:46:51,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呈现出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升级换代趋势。第二层为黄石、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其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结构,已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层次为黄冈产业结构为29:38:3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同,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

2.2 主导产业多有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不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

产业同构化是指产业的区域结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地区之间产业雷同,结构重复,规模相似。这种产业结构同化问题,在国际经济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然而由于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分割等原因的影响,产业低水平同构化的情况依然存在,武汉城市圈也不例外。

以武汉城市圈为整体,在省内构成产业集群、经济贡献具有国内影响的主导和优势产业有光电信息、生物技术、医药、钢铁、汽车、纺织、食品、高新技术等,从城市圈各中心城市产业对地域经济的影响和贡献率看,已初步形成各自的主导产业。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各城市在职能上交叉性大,特色不显,分工不明确,各城市支柱产业同构性严重,重复建设现象普遍,相互之间的比较优势不显著、内耗性竞争负荷大,这无疑对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分工与协作产生不利影响。

2.3 主要工业产业仍然缺乏竞争力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内容。区域产业只有具有竞争力才能为选择主导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区域产业竞争力可通过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特别是盈利率来反映。

在武汉城市圈规模较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二十几个产业中,只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1个产业在全国有相对优势,但绝大部分产业的盈利率都只是略大于1,因而优势不明显。这些都说明武汉城市圈主要工业产业仍然缺乏竞争力。

3.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针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及其分工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升第三产业服务功能,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武汉城市圈中各城市现有的产业结构存在极大的梯度。虽然中心城市武汉的产业结构已经呈现“三、二、一”的格局,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也逐渐优化,但并未形成稳固、高质量的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鉴于当前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应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3.2 中心与城市产业合理分工

中心-城市的发展问题是城市圈结构的重要问题之一。要对中心城市和城市合理定位,实现相互联系的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就需要利用其人力资源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引导人才和技术进入二级城市,在武汉建立以汽车和船舶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研发中心是长期的选择。在城市,应继续强化其食品、纺织和服装业的轻工产业。同时,武汉的科研院所应加强与地方轻工产业的合作。

3.3 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武汉城市圈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分布在城市圈内,中下游则大多分布在城市圈外,终端产品却又在区域市场内。所以产业附加值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产业链在城市圈内延伸不够长、不够完整。因此,武汉应加强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和产业集群,提高整个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城市圈其他城市应围绕各自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以及产业园区、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产业配套和协作,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制造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电气机械制造产业链等。

综上所述,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在现有产业结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在城市圈内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结构趋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城市圈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著.湖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贲丽丽.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张丹,李娟文.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

420-424.

[4]陶良虎,周明.湖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03):39-42.

[5]张建军,刘冰,周涛.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05):237-238.

[6]邢慧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7]湖北统计局网.www.stats-hb.省略/structure/index.htm.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朱雪洁(1988—),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詹望(198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上一篇:《巴塞尔协议Ⅲ》的新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实施 下一篇:融资租赁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讨